新創101加速器日針對高齡主題展開整日座談,並邀潛力新創對談。(攝影/鄭涵文)
剩下一個月,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元年,全台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將佔總人口20%。且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2050年時,該數字會升至約40%,且50歲以上的人口將過半。然而因應年長的社會結構,老化危機的另一面,是安老的創新契機。
11月14日,STARTUP101針對高齡主題展開整日座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玨赫指出,全台現在約有4百多萬名長者,當中約有八成處於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並和一到三項慢性病共存。而這一群人的需求,就是新創的機會。
也就是說,除了升級醫療與照護環境持續照顧患病或失能長輩,關照健康長者的生活需求與消費能力,機會也多。林玨赫舉例,患慢性病的長者有多重照護需求,可能會同時有很多量測儀器的數據,而不論是數據收集、量測裝置的多系統串接,都有導入、創新空間。
觀察近年來「有找到市場」的新創也能發現,「不打擾的溫柔」是特定公司能成功進入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澄風科技就利用非侵入式的豪米波雷達收生理數據、遠端監測;太暘科技則用更溫和的方式檢測睡眠狀態,減少在醫院受試的焦慮;聯億通科技則開發出智慧插座,用不打擾的溫柔姿態關懷長者的日常。
而這些,在未來廣大的在宅醫療、安老的場景,都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參與圓桌論壇的新光保全營運長許博堯也說,智慧照護的確是他所屬產業近年來重點關注方向,而為長者提供設備或方案時,「不穿不戴、不影響日常生活、不侵犯隱私」是重要原則。他還補充了另一個視角的商機:有時照顧者才是買單的人。因為照顧者會有知道受照顧者即時狀況的需求,這類科技的需求也很大。
聯億通科技則開發出智慧插座,在保障居家安全的同時也用不打擾的溫柔姿態關懷長者的日常。(攝影/鄭涵文 )
而除了需要照護的長者,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者,則等同未來人口最大的消費群,讓這群人「動起來」,就會讓商機也滾動起來。專做「熟齡網紅」的新創樂夢人生創辦人邱雅達就看到了「熟齡流量」的商機,「因為熟齡最懂熟齡」,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歷練是優勢,也是很好的分享素材,他們也最懂同輩需要。他也開玩笑說,他母親寫的香氛機文案,甚至比他寫的讓目標群眾更有感。更正向地看,這類模式除了有商機,也有讓長者動起來、世代接軌的功能,甚至有「延後進入長照系統」的潛在優點。
此外,台灣在高齡、醫療領域,在創新上有極大優勢。「因為台灣人夠有創意,也可以實際應用,」發明單次拋棄內視鏡醫材的安德斯醫材共同創辦人陳廷軒分析,台灣在醫療、ICT領域都很強,能快速打樣、做臨床和功能性的驗證,甚至垂直整合的程度能讓產品快速應用到醫療市場,也讓德國、美國的醫師爭相找他們合作。而安德斯醫材開發出的三款單次使用的拋棄式內視鏡,目前也獨步國際,近期甚至獲得USASelect的生醫領域組的冠軍。
陳廷軒也補充,在長照醫療背景下,做好「高齡的後端輔助角色」,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都很有經營空間。聯億通技術長周修平則補充,上市櫃公司的投資概念近年來已經漸從「單純的投資收益」轉向更永續的策略合作,像是日本有大集團搜集資訊後,會將資料去識別化,研究照顧的趨勢和需求。
新創101執行長呂緗柔則從「創投」角度驗證了這個趨勢。她近兩年在居家安全、在宅老化的領域看到許多優秀題目,同時她也發現,許多上市櫃正把「遠端醫療」作為長遠發展的方向,並從這個角度和新創合作。因此她預測,遠距醫療的相關技術設備,或能填補「上市櫃想做卻還沒空做」的需求,會是接下來新創技術的舞台。
新創101執行長呂緗柔(右)從「創投」角度分享超高齡社會下,近兩年有潛力的新創題目都和居家安全、在宅老化有關。(攝影/鄭涵文 )
站在醫療人員的角度,解決他們的痛點——安德斯醫學科技團隊創業專訪
近年來AI人工智慧、ESG環境議題、生技醫療、區塊鏈等技術蓬勃發展,國內外企業開始積極參與新創市場,藉由策略技術合作等互動模式,邁向企業轉型。
為此,新創101推出【2025年度天使會員計畫】,讓大家能透過專業、精準的方式認識新創企業,包含生態圈活動和趨勢新訊,歡迎參加我們的線上說明會,一次了解會員權益!
此外,今年12/31前訂閱,還享有額外權益喔!
天使會員計畫是新創101專為投資人設計的「訂閱制新創看案服務」,訂閱者能從全台最大的新創履歷平台快速掌握新創核心技術與競爭優勢、透過專屬閉門媒合會直接接觸新創,並獲得我們的獨家專業分析報告。我們發展出一站式的新創媒合服務,並專精於分析AI、ESG等熱門趨勢領域的新創企業,讓投資人從認識、深度交流到評估投資,都能深度掌握創新技術並開展產業競爭優勢。
時間:11/9(六)10:00;11/13(三)19:00
由此報名,並看更多計畫內容
隨著全球暖化及人口老化的雙風險因子驅動下,智慧長照與永續科技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議題。
STARTUP101加速器日當天,我們將匯聚來自智慧長照、人工智慧、永續科技等領域的八家新創團隊、投資人與產業專家;八組團隊的創辦人都會分享他們的創新簡報,並和業界的專家對談。歡迎報名,一起深入了解創新如何引領變革。
▍時間:11/14 (四) 11:00 -17:00
▍地點:資訊月 - 壯世代懂資講堂(台北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亮點活動
* 新創簡報:8 家入選 2024 STARTUP101 加速器計畫的 AI、永續科技、智慧長照創新公司,將展示其獨特的產品與服務。
* 互動交流: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創業故事與發展計畫。
* 網路拓展:來自各領域的業界專家與投資人齊聚一堂,為參與者打造高效交流平台,促進合作與資源整合
新創101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
STARTUP101 Ageing-Tech Accelerator
指導單位: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主辦單位:華陽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TARTUP101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處於快速變革的時代,AI、5G/6G、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正在重塑產業結構,全球供應鏈的變遷及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影響也讓各國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與韓國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力量,分別在晶圓代工、IC設計和記憶體技術等領域保持領先,並在全球市場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為響應這樣的趨勢,STARTUP101在國科會的指導下舉辦一場國際級的半導體產業分享會,本次座談匯聚台灣與韓國兩大半導體領導國家的創業家與產業觀點專家,不僅是台韓兩國技術創新與策略分享的盛會,還將探討兩國企業如何應對全球市場變遷,並尋求未來的合作契機。
這將是一次國際級的產業交流,帶給台灣團隊能夠深入了解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獨特機會,並從中汲取最新的創新思維與策略見解。
|國際產業視野與全球競爭策略:國際專家解析台韓兩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佈局,應對全球化挑戰並搶占機遇。
|技術創新與創業精神:從產業領袖的親身經歷中汲取靈感,了解創業者如何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成功。
|台韓合作新契機:探索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台韓企業如何透過合作創造新價值。
|國際級專業交流平台:活動提供自由交流時間,讓與會者與講者及國際專業人士互動,拓展全球半導體人脈。
Steve Ahn 博士 - 南韓半導體創業家
Steve Ahn博士擁有超過30年的半導體技術與創業經驗,他曾在韓國三星公司擔任高階管理職,領導開發256MBit DRAM,並獲得三星技術研發大獎。在2000年,Steve於美國創立無廠半導體公司Leadis Technology,該公司成功進軍那斯達克市場,並專注於行動裝置顯示技術。
林宏文 - 領域趨勢專家、今周刊顧問
林宏文先生目前擔任《今周刊》顧問、FM96.7環宇電台主持人,曾任《今周刊》副總編輯、《經濟日報》科技記者,主跑科技、生技產業,並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同時也著有《晶片島上的光芒:台積電、半導體與晶片戰,我的30年採訪筆記》(中文,日文,韓文版)、《競爭力的探求 》 、 《 商業大鱷 SAMSUNG 》 等書,另外也擔任多家企業董監及顧問。
王易凡 - 繁晶科技創辦人及CEO
繁晶科技(Ranictek)的創辦人王易凡,擁有豐富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經驗,帶領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市場中脫穎而出。繁晶科技為台灣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產品是5G/6G基地台晶片與衛星通訊晶片,致力於提供最具節能與成本效益之無線網路基地台晶片解決方案。
時間:2024年11月11日 (一) 14:00-17:00
地點:Taiwan Tech Arena
講座議程:
- 14:00~14:20 Opening
- 14:20~15:00 Speech: Dr. Steve Ahn - From IC to NASDAQ
- 15:00~15:20 Coffee Break
- 15:20~15:40 Speech: Dr. Yi-Fan (Mike) Wang
- 15:40~16:00 Speech: Lin Hung-wen
- 16:00~16:30 Panel discussion (Ft., Dr. Steve Ahn, Dr. Yi-Fan (Mike) Wang, Lin Hung-wen)
- 16:30~17:00 Networking
📩 立即 報名 ,參與這場國際頂尖半導體產業盛會,掌握全球趨勢,拓展專業人脈!
指導單位:國科會
主辦單位:STARTUP101
最近遇到兩個台灣市值不小的上市櫃公司案例,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個公司研發費用達百億規模,一個是完全不做內部研發只透過找尋外部新創研發的成果來做應用。從經營成果可以看出來某些策略應該要調整,但是到底怎麼做才對呢?
外部創新找尋的投資報酬率,包含對組織人才培養及策略綜效的無形投資報酬率,及投資獲利的有形財務投資報酬率。至於該如何做才對?且讓我分享我母校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教授的一些觀點。
亞當格蘭特教授主要研究組織心理學和循證管理,出了一本非常熱銷的書叫做《逆思維》,其中一個概念就是要抱持開放性的思維並深度思考,不要固守偏好輕鬆的維持舊觀點,各位可以自行在網上搜尋到他舉例的消防員在火場放火而能倖存的故事,或是青蛙在溫水裡煮並不是與成語所說的結局一樣,因為正確的決定常常不是你直覺認為的答案,而需要深度思考。
這個觀點應用在創新該怎麼做,就會需要深度思考。在新創領域最常聽到企業主跟我說,我們公司在研發之外應該要自己建立一個投資團隊,不然我們未來沒法自己掌握投資的技能,也會聽到企業主想要成立家族辦公室負責投資就會說,我們要自己建立一個投資團隊,免得以後掌握在他人手上。
而事實上,如果深度思考這些想法背後的細節時,你就會發現幾個驚人的問題,而企業主卻經常忽視而答不上話,例如當投資主管決定投資的案件,後來發現是個地雷案該如何才好?企業主經常的答覆是要投資部門好好負責收拾,而實際上是投資部門的人會跳槽,反正賠錢是公司的事情,經理人另覓他處就業即可,所以還是要企業主自己想辦法。
又或是企業主覺得,與其花大錢委請專業投資經理人來幫忙投資,不如培養自己的投資主管,而經常的實際情形是,如果這些投資經理人可以創造很好的投資收益,為何在這邊任職呢?除非投資獎金機制很好,不然應該自行獨立接案接受他人委託投資即可,而且投資專業究竟能否用上課培訓培養也是大哉問。
又或投資決策到底是誰要決定呢?如果企業主要自行決定,那麼投資該如何評估,投資部門還需要負責投資績效嗎?那如果不負責投資績效,為何要給他們很高的獎金,而這些投資經理人為什麼要在這邊任職呢?如果都給專業經理人決定,哪跟外部做投資管理又有什麼不同呢?企業主也可能會想,那內部投資團隊好好使用有效的外部創新方案不就好了嗎?而事實上是要是投資部門提報這樣的預算給企業主,企業主反倒會質疑投資團隊自己辦事不力還要更多預算,那麼自己培養團隊有甚麼意義?
更有甚之,通常內部設立投資單位都不是純看財務目的,因此投資績效不彰時到底是投資部門負責還是相關的事業單位(BU)負責又是另一個重大組織行為上的糾葛。再來BU總是需要每年度提出獲利績效,因此即便創新單位希望BU協助嘗試一些創新訂單遠低於最低訂單量就會造成BU不願意嘗試創新因為影響短期獲利。就在這樣的來來回回中,企業主不了解這些投資與創新的細微眉角就導致的企業創新速度的減緩,除非企業主深度思考並有帶頭負擔試錯的肩膀,不然就會是讓企業變成標準大企業官僚的思維而導致停滯。我們在醫療診斷尋求第二意見的時候會質疑專家意見,但說到我們自己的知識和意見的時候會偏好「感覺」正確而不是「實際」正確,這也是企業主經營企業時應該嘗試的各種創新都得假設後去做實際驗證,不會用感覺的。
企業應該花相當的時間思考與再思考如何配置創新的預算,究竟是放在內部自行研發上,還是委外研發,甚或是找尋外部技術合作或投資就好,還是找尋外部專家協助?以上述百億研發預算的科技業公司選擇的是99%以上都是內部研發,不善併購與投資,所能產生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自然受到影響。當然另一個極端是全數僅採用外部創新的成果,該公司僅整合與應用提供解決方案給客戶,擴大解決客戶的問題,在相對輕資產的情形下產生相當不錯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實際上,我不知道也無法預知上述兩個企業創新策略的正確答案,但是利用跟新創公司驗證和策略軸轉(Pivot)的創新思維卻是我們熟知且可行的方法,中心思想不變但執行與策略經常是在試驗中調整策略,而且經常依實際驗證成果再調整策略並執行。因此,企業主能清楚定義公司面臨的具體問題並承認不知道如何有效創新是思考解決方案的前提,自此才能抱持開放的心態有效利用創新的解決方案去解決問題而進到深度思考。
創新其實就是在解決未知的事情,創新管理就是管理這些未知。其實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的比知道的多,但是知道用甚麼方法找尋解決不知道的問題並再加以改進,要能管理風險,嘗試錯誤並持續調整才是正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怕的是你不知道我知道,或你認為你知道但其實不知道,就像你絕對知道美國的官方語言是哪個語言一樣的有自信。
原文刊載於思想坦克〈創新的自信〉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