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翻譯年報、建自動化流程,賦語科技有效替臺灣上市櫃企業降本增效

隨著金管會要求全台上市公司及6億元以上之上櫃公司都要具備雙語版年報、股東會議事手冊、財務報告等,企業們簡直一個頭兩個大,更別說家家都在拚ESG,永續報告書也少不了。 AI能力有限,關於企業營運、業務專有名詞或內部獨創詞彙,甚至是公司名,ChatGPT有時仍翻得不夠正確。多數企業選擇花錢、花時間請翻譯社支援,然而,要找到高度符合公司專業的譯者,省去溝通、除錯的成本,並非易事。 賦語科技看到上市櫃公司接下來會遇到的雙語版報告痛點,試圖用AI的力量解決翻譯難題。(攝影/陳佑昇) 打造企業專屬AI知識管理平台,快速建立共同語言 賦語科技ByteLingo(下稱賦語)看到這個痛點。「我們主要希望運用AI,以大型語言模型技術結合企業資料,讓企業內部達成自動化流程。」賦語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凱鈞(Ringo)說。 獨家演算法結合GPT-4模型,賦語打造企業專屬AI知識管理平台,將客戶提供的資料如企業名、產品名稱、專案名稱等中英文對照表輸入AI平台,進行年報、永續報告書等翻譯,使其更貼近會計科目、國際永續準則在台的翻譯習慣,有效改善人工或既有軟體的翻譯限制,縮短工作時間,更提升翻譯品質。 目前,他們跟多間中大型企業策略合作,「我們會去尋找現在就想用AI或認為可利用新技術完成任務的企業,幫他們評估,接著開發不同的模組,看看是不是符合企業的需求和了解。」 工作日常必備的excel表格,也能借助AI讀取圖片、文字,變成操作化步驟,節省作業時間,又能快速建立企業風格和共同語言。 張凱鈞舉例:「原本他們有很多剪剪貼貼的工作,中間還要做翻譯,或要把一個段落內容變成很多細項,我們可以讓AI去學習他們過去的寫作風格,變成自動生成的說明書或報告。」使用賦語的服務,工作場景會產生不少積極的改變。 賦語運用AI,以大型語言模型技術結合企業資料,讓企業內部的系統自動化。(攝影/陳佑昇) 不跟同業爭大餅,專朝上市櫃企業做深 各行各業都在競逐AI產品的話語權,跟其他企業相比,賦語的優勢在哪裡?切角有何不同? 張凱鈞明確表示,一是客群,二是產品的垂直深度。 有鑑於AI相關應用尚屬創新紀元,大部分AI應用新創會選擇先接觸中小型企業或電商,嘗試導入產品、優化技術,降低取得客戶的成本,賦語則採取截然不同的戰略。 正因AI技術開發、導入、維運成本都高,他們傾向尋找規模較大的上市櫃公司客戶;當團隊較大,原本需要5到10人做的事,透過賦語的AI平台,3個人就能完成,省下來的人力便能進行新研發或其他任務,顯著替企業降本增效。 當法規規定所有上市櫃公司都需公開雙語財報、永續報告書等,賦語立刻找到利基,主因多數企業並沒有安排專責部門或人員做應用翻譯,「這個需求是一個新需求,又是一個廣泛的需求。」 這也牽涉到賦語的產品深度。他們秉持「客製AI」的開發策略,也就是當訪調客戶時,若匯集到幾位客戶都有特定需求,即使只有三、四家,便會去開發AI功能。與其做得廣,賦語選擇做深。 「找到需求的交叉點,針對這個需求開發。」當開發完一個核心功能,賦語就能邀請有需求的A、 B、C企業使用、反饋,一面把功能建完整。 創業初期晚上打工,自我懷疑是家常便飯 回顧創業的起心動念,張凱鈞笑說,自己當過外包譯者,知道譯者的不容易和客戶需求,又有AI開發經驗,便催生了賦語,顧名思義,賦予人們各種語言,當企業與外界溝通的解語花。 從2022年成立、隔年開發完成、開始跟上市櫃企業合作,至今創業兩年多,張凱鈞直言,中途多度想放棄。 起初,東西做出來,可說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大家口頭肯定,卻沒預算或壓根不打算買新軟體,「一個客戶也找不到,大家跟我講的願付金額也很低,那時就覺得好像失去方向。」 客戶質疑也從沒少過,許多企業要求賦語提供相關經驗、客戶名單等,偏偏一開始還真的完全拿不出來,就算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大型翻譯社,對於企業專業報告國際化有豐富的Know-How,還是吃了相當多閉門羹。 「當你可能一整個禮拜聯繫了一百家客戶,大家都因為一樣的原因告訴你沒辦法採用你的方案,其實會產生蠻大的自我懷疑。」 即使在客戶數和營收都快速成長的情況下,還是會遇到投資人打擊,因為傳統企業紛紛在轉型中,憑什麼要人類相信未知的AI?「可是後來我們沒有放棄,」張凱鈞說,他們發現,取得投資人的信任是需要時間的。 只是,這些有一單沒一單的日子,著實難熬,「我們在找前十個客戶的時候,大家偷偷都有在晚上做兼職,我有在想說還是轉行當Youtuber教大家做AI技術,我們都再去打個工。」 賦語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凱鈞說,曾一週聯繫一百個客戶,卻無人採用,真的會自我懷疑,但也還好他們沒有放棄。(攝影/陳佑昇) 透過STARTUP101接觸天使投資人,找出發展輪廓 直至今年,賦語透過新創媒合募資平台STARTUP101陸續接觸天使投資人,成為難熬日子的重要突破點。 張凱鈞認為,作為投資人跟新創的橋樑,STARTUP101因為擁有雙方的信任,讓新創的募資媒合工作事半功倍。 他曾接觸其他天使投資人組織,多半會安排一場會議,但後續跟投資人聯繫、合約擬定、會計流程等,都得自己摸索,此時,若遇到菜鳥天使投資人,情況就更棘手了。 「他想投資我,我也想被他投資,接下來那怎麼辦?我們去找律師?找會計師?大家都不知道。我怎有那麼多時間去處理這些?所以我覺得STARTUP101的角色蠻重要的。」他補充,STARTUP101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還會幫忙篩選、聚焦真正該關注的問題,省去很多撞牆或無效溝通的時間。 此外,STARTUP101也會提供不少Pitch的機會,每一次上台說自己的故事、跟投資人互動,無形中都在重塑新創企業的樣貌,或激發新發展方向。張凱鈞有感:「有些新創人討厭跟投資人溝通,可是我覺得,投資人就是新創的一面鏡子,到底別人是怎麼看我們的?」他說,賦語樂於接觸不同的投資人,從投資人身上看到他們想像的賦語,找到自己也喜歡的樣貌去發展,慢慢地便往前成長了。 幫助臺灣企業自我推廣,用AI走向國際舞台 除了AI翻譯,賦語更致力於客戶網站的文本自動化及流程式AI,不只能自動與造訪網站者對答,這個AI還知道自己在對話流程的哪一個地方、接下來要做什麼。 流程式AI只是銷售型AI的前身,張凱鈞說,目標運用銷售型AI幫助企業用多元語言進行國際行銷。不管是想進軍東南、東歐、中南美洲市場,都可以避免找當地語言業務的麻煩,也無須耗資在當地設廠或據點。 「我們想讓臺灣企業透過AI的力量可以好好推廣自己、更有效增加國際能見度。」 除了解決企業痛點,賦語也希望讓企業更輕鬆地向國際行銷自己。(攝影/陳佑昇) 未來,賦語希望提升臺灣的市佔率至40%,同時也有出海規劃,複製臺灣模式到日本、韓國市場,再針對當地的特殊需求做新功能開發。 他們要讓生成式AI技術不僅跨過落地臺灣的最後一哩路,真正進入企業專業報告的生產流程中,更讓臺灣企業接軌國際,透過賦語,向外說出自己的故事。看更多STARTUP101新創故事
產業趨勢

超高齡社會商機破千億,新創的機會在哪裡?

「另一個Taiwan No.1!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將成為最快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即達20.8%。 這樣的趨勢,顯示未來撫養比將再擴大,卻也凸顯一藍海的重要性,那就是高齡產業的市場發展潛力。STARTUP101持續在研究該議題,也有高齡新創加速器,本文就針對「高齡化趨勢下的新創機會」進行探討與案例分析。 一、台灣的超高齡趨勢發展 國際定義,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達7%,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則是「高齡社會」,若達20%,是「超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推估,由於生育率的下降,台灣自2018年進入「高齡化社會」後,只需到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就會達20.8%。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僅耗費7年,比人口老化嚴重的日本花費11年還快。 圖一、台灣高齡化時程(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當然,每件事都隱含危機、也有轉機。高齡社會到來,除了顯示未來撫養比再擴大,也預示著高齡產業未來的市場發展潛力,包含預防保健、智慧醫療、智慧照護、精準治療等。 根據經濟部統計過去十年國內生技產業的營業額數據,可以發現,相較於醫材、製藥、應用生技等,健康福祉產業的成長最為顯著,國發會也預估,健康福祉產業產值將在2025年突破3千億元,相當可觀。 圖二、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成長趨勢(資料來源:經濟部2023生技產業白皮書) 為了因應這樣的高齡化趨勢,行政院在去年(2023年)核定《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簡稱高齡科技計畫),並於2024年1月啟動為期4年的計畫,預計共投注高達95億元的預算,由國科會負責,加速發展普惠科技導入多元場域,提升高齡照護效能、厚植數位學習能力、強化長者社會鏈結。 二、高齡趨勢下智慧醫療發展與案例 在高齡產業需求成長動能加大的趨勢下,許多潛力新創結合AI等創新科技打造符合高齡市場需求的軟硬體系統或產品,其中,「醫療照護需求提升」和「照護人手不足」是新創著手解決的熱門題目之一。 以先前【產業趨勢】〈台灣七成企業AI發展不如新創應用力道強勁〉一文中提及的智齡科技為例,其產品「Jubo照護推車」即透過雲端系統整合,縮短醫護人員上傳病患身體數據的時間、協助醫療現場的數位轉型,並透過AI偵測,0.1秒即能判斷病患體徵變化,大幅縮減醫療人力資源。 除了透過資訊軟體平台協助醫護人員整合病患數據,「遠距病患監護(RPM)」也是全球發展趨勢之一。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報告,全球遠距病患監護市場預計以複合年成長率為26.7%的趨勢在2027年增長至1,752億美元(約新台幣5.6兆元),其中又以心臟監測設備領域,佔據RPM設備市場的最大份額。 圖三、全球遠距病患監護市場成長趨勢(資料來源:Research And Markets) 而STARTUP101所輔導的旗下團隊澄風科技便看好此趨勢,研發出智慧遠端照護生理感測裝置「SmartCaring T60」,透過60G赫茲的毫米波雷達,精準地捕捉人體胸部毫米級振動,並將波段轉換為可讀的心率和呼吸率圖示,更利用紅外線的溫度演算結合雷達偵測距離,判讀出病患目前的體溫,達到遠端監測、收集病患生命體徵之目的。 除此之外,澄風科技亦結合醫療物聯網,將每位病患的生理數據即時回傳至醫療照護院所的中央管理系統,讓照護人員能透過手機APP時刻關注病患生理跡象,並在病患發生數據異常時,能立刻收到警示通知,達成遠端、即時、主動之醫療照護。 三、超越醫療照護的多元新創機會 針對高齡化的趨勢,STARTUP101認為,市場不僅需要解決醫療照護的需求,針對佔高齡者86.7%的健康、亞健康高齡族群的預防醫療、健康管理及社區生態建設等方面,也同樣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新創企業可以從中高齡生態圈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例如,樂夢人生看到了熟齡網紅經濟的市場,透過打造熟齡網紅與行銷操作,創造新型態生態系;或是基於現有的服務延伸出社區服務,如新光保全打造的 Care U雲端居家照護服務,透過智能科技串連專業護理人員及家屬,為獨居個案提供遠端照護及預防安全網。 STARTUP101也建議,新創團隊可以針對「打造全方位居家照護及遠距醫療生態圈」過程中未被滿足的需求,著手發想解決方案,如AIoT照護應用、醫療雲端數據整合傳輸解決方案等,滿足高齡化社會多樣需求,協助提升高齡人口的生活品質,並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 •財訊-掌握趨勢、投資未來|最懂投資的財經媒體 •走向高齡科技島:全面發展高齡科技 實現銀髮幸福生活 •台灣是科技島,為何照顧員6成時間都在手寫資料?智齡科技創辦人康仕仲:讓AI成為人力解方|銀天下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Market / RPM Market by Product (Software, Services, Devices, Cardiology, Neurological, BP Monitors, Neonatal, Weight, Temperature, Neuro), End user (Providers, Hospitals, Clinics, Home care, Patients, Payers) & Region - Global Forecast to 2028 •老了也要與時代接軌!退休不再當「五等公民」,Z世代青年打造爺奶當網紅|銀天下
產業趨勢

台灣七成企業 AI 發展不如新創應用力道強勁

2023年春天 GPT-4 問世,其威力延燒至全球產業至今已過了一年多,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正視AI對產業帶來的影響。根據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公布的「2023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比較歷年調查可以看出,生成式AI工具降低了AI的使用門檻,且已有超過半數企業(54.2%)內部已開始導入公司營運流程或個人/部門內使用。 然而,台灣總體產業AI化發展仍尚未成熟。該調查進一步將企業AI化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類群:「Unknowing AI」、「Conscious AI」、「Ready AI」、「Scaling AI」,發現整體七成企業屬於前期Unknowing AI[1](45.5%)與Conscious AI[2](24.9%)階段。觀察產業別,ICT在AI化發展上呈現兩極,已有四成ICT進入相對成熟的Ready AI[3]與Scaling AI[4]階段,但仍然有近三成處於Unknowing AI階段。零售貿易服務業及製造業/政府等產業當中,有超過七成的企業停留Unknowing AI與Conscious AI階段,整體AI化發展明顯較為緩慢。 (圖片來源: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 反觀台灣新創圈,卻能夠看出後起之秀在AI應用的力道極為強勁。PwC《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受調新創在本身的產品服務或日常營運上與AI有關,細分其中的49.4%則提供客戶AI相關技術或產品服務(簡稱AI新創),AI新創中有七成以上的技術來源為自主研發,顯示國內新創圈的AI趨勢逐漸成熟。 (圖片來源:PwC 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上述AI新創企業透過廣泛累積數據,深入各行各業帶來科技創新,前五大產業包含:「健康醫療(31.9%)」、「廣告行銷(28.1%)」、「製造工廠(25.5%)」、「物流零售(22.1%)」、「農業科技(14.8%)」,應用技術則包含影像與視覺辨識、智慧客服與虛擬助手、自動化生產流程等。顯示AI新創的商機目前集中於擁有成熟數據基礎建設的產業,他們的共通性是數位轉型起步較早,具備完整資料蒐集機制。 觀察近幾年市場發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與AI新創的興起事實上是相輔相成的,高度數位轉型的產業已累積豐富的資料集吸引AI新創成立,而AI應用所帶來的破壞式創新越能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因此,在兩種議題當道且高度相依的情勢下,新創應精準掌握關鍵的轉型痛點,運用AI技術提供最有價值的產業服務。 參考台灣AI新創指標性案例,智齡科技為「健康醫療」產業中利用AI技術推動數位轉型的知名新創之一。核心產品切合醫療業長期缺工的需求,主打「AI智慧量測推車(VitalTrolley)」與「住宿型照護管理解決方案」,利用AI、資料科學與跨裝置串聯技術改善醫療照護環境,包含生命徵象即測即傳、用藥紀錄、傷口辨識、智慧排班等。於2023年完成新台幣1.5億元pre-B輪募資,投資人包含嘉新水泥、緯創資通、達盈管顧等,至今團隊已服務超過37,000位長輩(與其家庭)、累積6億筆照護資料,在國內的市占超過三成。 智齡科技研發新產品收集病患關鍵資訊,透過AI分析帶動長照醫療產業數位轉型,使得智慧醫療的發展不僅止於醫療效率提升與成本下降,而是著重改善目前照護體系的服務遞送與工作流程,創造出更有價值的產業服務。當累積的產業資料愈豐富,愈能提升AI系統訓練與學習的成效。 新創101觀察,台灣身為製造業大國,使AI新創能近距離接觸製造工廠,簡化採集數據的工作並提升訓練速度,為串聯產線、廠務管理、物流、產品銷售等一整條供應鏈的關鍵。然而台灣傳統製造業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仍存在AI整合、智慧製造技術尚待成熟等困難,因此AI新創在台灣數位轉型中的過程中更顯得舉足輕重,市場極需其創造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實現整體產業數位化的遠景。 參考資料: 1. 2023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發布:超過半數企業已使用生成式AI,且企業AI化指數差異逐步加大 2. PwC《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3. 把AI帶入長照服務!智齡科技完成1.5億元募資,將繼續深耕美加日市場 [1] Unknowing AI:對 AI 的認識還在初期,多數同仁可能聽過人工智慧,但不具備相關知識,也不知道如何應用。 [2] Conscious AI:已具備基礎的 AI 知識,並大致了解 AI 的能力與極限,但是對於如何應用 AI 仍在評估中。 [3] Ready AI:對 AI 應用已有一定理解與認識,同時應具有明確應用 AI 的目標,或正進行 AI 專案試作。 [4] Scaling AI:不僅具備 AI 技術與知識,且已能將 AI 成熟運用於不同專案上。
產業趨勢

【商業周刊】上市櫃企業尋找新創機會方法揭密,這個創投背景的平台竟然有 AI 工程師團隊?

近年來,企業參與新創(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的思維,使企業與新創互動升溫。臺灣老牌創投機構華陽創投集團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佈局,建立能媒合臺灣上市櫃企業與新創交流合作的平台。 新創 101 ( STARTUP101 )平台在 2020 年應運而生,成立之初即獲得臺灣上市櫃企業策略型投資,並於隔年獲選 TTA 九大國際加速器認證。僅短短三年,躍升成為全台最大新創募資媒合平台。成立初期即鎖定中大型企業,包含大聯大、瑞昱半導體、華碩電腦與上海商銀等,都是它的客戶。 伴隨著疫情緩解,更多上市櫃公司及跨國企業主動與新創101接洽,期待透過新創 101 生態圈的資源,以企業參與新創的模式,鏈結新創團隊與潛力技術,應對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成本或法規壓力;或者藉由與企業既有核心能力相關的新創團隊合作,快速拓展資源與能力;甚至是為企業下一個十年,開拓成長與獲利的新動能。在 2023 年,新創 101 平台在協助上市櫃企業進行國內、外新創探勘上,就累積評估超過 3,000 組新創團隊。 然而,當企業參與新創成為企業廣為接受的策略,這家成立僅三年的平台,為何有能力成為各大企業的選擇? 平台新創來自全球各領域 精準掌握產業創新動態 新創101從國際鏈結的經營與 AI 分析平台的建置建立差異化,再融合 30 年來的創投與管理經驗築高競爭門檻。 新創 101 長期與各國代表處建立合作關係,持續經營國際鏈結並廣納全球潛力新創案源,匯聚世界各地的新創資料;同時自建技術團隊,透過 AI 技術加速探勘新創、貼標新創趨勢領域與分析潛在優勢,縮短搜尋與評估新創案件的時程。資料庫內的團隊從學研團隊到成熟新創,不僅可快速提供客戶特定領域的創新應用,也滿足大量尋找新創團隊合作的需求。 每年投入上百億研發預算的上市櫃企業為何仍需要透過外部資源尋找創新動能呢? 其中關鍵之一在於新創 101很了解企業客戶的真正需要,因應企業客戶尋求創新的目的,推出低門檻的訂閱方案,讓企業可透過輕、中量型的訂閱方案來接收新創團隊資訊,或是藉此來規劃具深度策略性的企業創投基金。在不同轉型階段或不同投資目的下,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案,引進外部創新能量,以實現長期戰略目標。 用領域及技術為新創貼標 AI 輔助探勘潛力新創 平台設計了標準化評估流程,透過AI工具來把關新創案件品質。首先,平台針對趨勢產業領域設定標籤並設計評估新創的資訊架構,AI 則依據設定好的框架進行分析,其產出再由專業的投資經理進行二次審核與評等。最終,AI 可依據訂閱客戶的領域偏好,推送相關領域標籤的案件。 企業內可能尚未編制資源建置新創投資分析與評估的專業能力;即使具備專業投資部門,投資經理也會需要花費近一年的時間尋找、分析、評估新創團隊,才有機會進入到投資條件談判的協商階段。然而,透過平台的 AI 工具,企業參與新創的門檻可顯著降低,第一步優先解決客戶對於費用增加的擔憂;再者大幅縮短新創探勘與分析的時間成本,為企業節省近 75%的評估時間。 與新創 101 合作的客戶包含國際級的硬體研發大廠與消費電子品牌,皆是透過平台的數位工具建立新創探勘的策略,網羅海內外具備潛在合作機會的新創公司,持續開拓創新動能。其他與平台合作的企業如大聯大、騰雲科技、神達數位等大型企業,亦透過多元面向的企業參與創新的策略,加速其在全球新創生態圈網路中的交流合作,確保企業永續發展。 由裡到外建立創新體制 賦能核心決策團隊創新思維 考量到新創的獨特性和針對企業需求而設計的差異化服務,新創 101 不僅提供企業由外而內的創新動能,還協助客戶規劃與籌辦完整且由內而外的新創活動,展開淺層的 CSE 活動,如共創空間、黑客松、創業競賽與提供新創概念驗證資源。新創 101 擅長與企業共同推出創業競賽、新創 Demo Day 或垂直加速器等形式的 CSE 活動;也能夠為企業規劃內部創新課程、工作坊等,刺激內部夥伴找痛點尋解方,甚至建立新商業模式。 去年,新創 101 與三地上海銀行便合作推出「2023 年滬港台三地上銀金融科技徵案競賽創新未來」活動,透過競賽吸引近百家新創團隊,包含來自滬港台以及美國、智利、南韓、新加坡及日本等國家新創團隊報名,為傳統金融產業注入外部科技創新動能。即使企業現階段內部沒有完整的新創評估機制,以可透過加速器來展開全方面的新創合作。 與此同時,新創 101也為國內公營事業體規劃內部創新實踐計畫,包括盤點內部創新資源、協助創業團隊概念驗證和技術商轉的法規研究;搭配導師陪跑機制及內部育成中心的機制制定,整體優化創業團隊商業知識與商業模式。 在 AI 應用及 ESG 等趨勢浪潮下,新創 101 持續對於趨勢產業動態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加強創建與跨國域、產業的資源橋接,鏈結海內外合作夥伴,以數位與淨零轉型剛性需求為動力,提升臺灣新創的能見度與國際競合力。而為了有效率解決企業客戶的新創需求,新創 101 透過平台模式,供客戶 AI 探勘與分析潛力新創的數位工具,同時在資料庫中,標籤化新創領域與技術,設計出不同規模的訂閱方案,為企業客戶的策略需求精準媒合與推薦新創團隊。
產業趨勢˙創業資源

【新聞發佈】STARTUP101 攜手台智雲 AIHPC 超算加速器 助推產業 AI 升級

 去年11月ChatGPT問世後,生成式 AI 蔚為風潮,ChatGPT上線不到1個月,上線人次突破1億,目前全球網站到訪量排名24,成長速度刷新紀錄;此外,今年6月,Bloomberg Intelligence發布市場報告,預估未來十年生成式AI將出現爆炸性成長,2032年生成式AI整體產值上看1.3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42%,「AI 2.0 將成為未來產業轉型、創業關鍵字」。    鑑於AI產業成長趨勢, 「STARTUP101」與「台智雲AIHPC超算加速器」強強聯手;今(24)日舉辦「AI超算 投資加速:啟動產業創新之路」發布會,會中雙方宣布展開為期3年的合作, STARTUP101 以深耕台灣新創暨投資圈之資本,結合台智雲AI超級電腦算力和先進技術,加速台灣 AI 2.0 創新能量,未來將鏈結包含上市櫃企業、民間資本、政府、學界研發能量,進行國內垂直加速計畫並拓展至國際,預期提高台日星美4地之新創暨投資生態圈互動交流,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 圖說:華陽集團董事長王韋中(左)、台智雲AIHPC超算加速器執行長周秉輝(右)今(24)日出席合作計畫發布會,雙方將展開為期三年的合作計畫, STARTUP101 以深耕台灣新創暨投資圈之資本,結合台智雲AI超級電腦算力和先進技術,加速台灣 AI 2.0 創新能量。(新創101提供)   現場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署長何晉滄、成大副校長莊偉哲以官方、學界代表出席致詞,AI新創團隊 BEARVFX能火動畫也為活動製作開場影片。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署長何晉滄出席致詞時引述近期到日本、印度參訪經驗,他指出,過去日本大型企業主導國家經濟發展,但這個模式也讓產業漸漸失去朝氣,日本政府看到相關危機,推出促進新創發展的5年計畫;印度過去則常被視為國際大廠的人力/研發外包的重要據點,但這幾年印度透過成立加速器、太空中心等方式轉型。這次新創101與台智雲AIHPC超算加速器合作,希望能帶動企業與新創展開策略合作,促進產業升級,期待雙方強強聯手可以帶領台灣新創與企業攜手發展,為新創、AI產業生態系帶來不同的面貌。   STARTUP101 執行長呂緗柔指出,產業轉型趨勢下,八成企業積極尋求數位轉型,根據資策會《2022年台灣創育產業關鍵報告》,近八成企業正在或正在評估透過企業參與新創CSE (Co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 引進外部創新動能,其中企業優先關注的科技新創領域以「AI人工智慧 (52.9%)」 占比最高;且報告中指出,企業參與新創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新創案源探勘,與雙方合作期待、互動成效等績效評估。   STARTUP101 成立三年以來,深耕台灣新創圈,呂緗柔觀察,傳統企業組織架構嚴謹,績效評估、行政流程、溝通語言等多與新創團隊有很大落差,這也成為企業與新創團隊合作的一大難題,因此 STARTUP101 希望能扮演新創與產業/投資人間的溝通橋樑,提供 CSE 服務模式,協助上市櫃企業進行新創案源探勘,透過垂直加速器、企業解題、以大帶小等模式加速投資決策,近期 STARTUP101 也透過與上市櫃公司合辦創業競賽等形式,協助企業介接外部創新動能。   台智雲AIHPC超算加速器執行長周秉輝分析,ChatGPT問世不到一年即掀起生成式AI浪潮,「在這個AI 2.0的新領域中只有新創,沒有『老』創」,未來AI 2.0的產業應用將是不可逆的趨勢,目前如搜尋引擎、廣告等都已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這帶給新創業者很好的切入契機。   周秉輝指出, AI 2.0 時代「算力先行」,未來各類AI 應用服務都需要算力支援,台智雲運營的AIHPC超算電腦即是台灣AI新創發展和產業AI升級最強大的算力後盾。此外,台智雲領航全球推出繁中版的大語言模型FFM (Formosa Foundation Model)和AFS (AI Foundry Service)生成式AI解決方案,提供模型微調、部署、推論方式更多元的選擇,兼顧可信賴、高效率、高安全的使用主控權,成為企業的 AI 鑄造廠,驅動企業生成式AI的應用和革新,協助打造企業專屬的大模型。   這次STARTUP101與台智雲AIHPC超算加速器共推合作計畫,期盼雙方藉這次合作「優勢互補」,台智雲本身具備AI超算力,目前台智雲AIHPC超算加速器可以說是AI 2.0應用新創的集大成平台,STARTUP101則有強大的資金、產業資源鏈結能力,未來希望能藉這樣的商業模式,共同開拓海內外市場。
產業趨勢˙創業資源

海外募資平台模式首度進台灣!新創101 協助第一網站(飛比價格)募資近億元

新創圈近日又傳募資佳績,第一網站公司(Firstweb Limited)(旗下業務包含購物搜尋引擎「Feebee飛比價格」、精準購物廣告「Feebee Shopping AdsNetwork」及「Sitemaji聯播網」等服務)透過新創101生態圈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的募資。根據新創調研機構StartupBlink《2022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台灣新創圈成長快速,在100個國家中排名躋身Top25,為台灣近年獲得最好的名次。然而台灣新創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的同時,數據卻也顯示台灣新創投資件數有下降之勢,僅有1%的募資成功率也顯示台灣新創在發展上的助力不足。 台灣第一個線上新創募資媒合平台,助第一網站公司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募資 線上新創募資媒合平台的商業模式過去已在歐洲具有成功案例,而新創101則為台灣第一個以此商模經營的平台,以自由開放的募資媒合輔以投資人經驗的協助,打破現有募資媒合平台的封閉式運作,建立線上新創資金媒合方式,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台灣也獲得許多新創團隊、知名企業與創投支持。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表示:「從過去投資經驗與觀察現今的市場趨勢,我們看到台灣許多新創仍難以募資成功,影響台灣新創生態圈的發展,因此新創101生態圈透過華陽創投集團過去早期投資的經驗,以投資人角度出發,協助新創為順利進行募資做準備,同時為投資人找出適合的投資機會。」 新創101目前有超過700位投資人與1,500個新創團隊活躍於平台,也有超過20個新創團隊接受輔導,已促進超過80家新創開啟與投資人的交流和超過2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及新創與上市櫃企業的策略合作,近期更協助第一網站成功與資本市場對接,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的募資,加速其服務開發與海外市場拓展。 👉🏻2023全面啟動 新創101生態圈👈🏻 具有超過20年早期投資經驗的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表示: 華陽創投集團希望透過建立新創101生態圈,打造台灣第一個結合精準專業服務與開放自由募資媒合的平台(Startup101 /新創101),協助精準媒合新創及投資人。 新創101目前有超過700位投資人與1,500個新創團隊活躍於平台,也有超過20個新創團隊接受輔導,已促進超過80家新創開啟與投資人的交流和超過2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及新創與上市櫃企業的策略合作,近期更協助第一網站成功與資本市場對接,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的募資,加速其服務開發與海外市場拓展。 【圖說:目前已有近2,500個新創團隊與投資人活躍於新創101生態圈,過去一年投資人增長近一倍,新創團隊增長也超過50%】 結合精準媒合服務、自由開放的交流及國際資源,新創101生態圈提升新創募資勝率 在現行新創加速器多藉由篩選機制進行線下資金媒合的制度下,許多未被選中的新創與投資人難以參與,無法最大化資金媒合的選擇和媒合成功的機會。而在新創101平台上,新創和投資人可以查閱其他參與者資料,更可主動聯繫以獲得更多資訊與媒合機會,創造新創與投資人資金媒合的環境。此外,新創101生態圈也具有新創加速及CVC投資顧問服務,運用過去華陽創投集團的投資經驗與財務專家角色,以投資人的角度出發為新創進行募資準備,協助新創在財務及營運策略上的提升,進而提升新創募資勝率;同時也針對投資人關注的領域,找出具有潛力的新創項目,並於每月進行特定領域的新創與專業投資人配對,透過精準配對,更有效地促成募資成功。 【圖說:新創101生態圈運用過去投資經驗與財務專家的角色,協助新創滿足投資人所需資訊】 新創101生態圈擁有龐大及多元的投資人網路,國際資源遍佈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與投資人建立密切交流,合作夥伴包含香港的香港科技園(HKSTP)、新加坡的EduSpaze等機構,提供台灣新創海內外發展與國際籌資機會。新創101生態圈已計劃今年帶領6家早期新創團隊前往日本,與前20大上市櫃企業和創投進行交流及媒合,透過完整的加速計畫為新創對接海外投資人。未來新創101生態圈將持續運用豐富的早期投資經驗協助新創與投資人進行資金媒合,引進更多海外投資人,帶領台灣新創前往海外與國際交流,成為台灣新創與國際接軌的橋樑,提供資金資源,加速擴大台灣新創生態圈的發展。 關於新創101生態圈 新創101生態圈提供新創團隊與投資人一個公開透明的資訊交流及募資媒合平台(STARTUP101 / 新創101),消弭市場資訊不對稱,有助促進新創資金媒合,加速擴大台灣新創發展。新創及投資人可在新創101平台上查詢公開資訊並自由交流,增加交流及募資機會;同時投資人也可以透過使用專業投資顧問服務以更快速精準的找到潛在投資標的。除了募資媒合平台,新創101更致力於網羅與提供新創所需之海內外資源,構築「新創101生態圈」,使新創環境更加活絡,加速資金的流動,讓募資者及投資者達到雙贏。 點我加入新創101生態圈 歡迎聯繫我們,將由專人為您安排: 【華陽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TARTUP101】 電話:02-7718-6088 信箱:info@startup101.biz 服務時間:每週一至週五 上午10:00-下午06:00 (GMT+8)
TTA 辦公環境
產業趨勢

科技部聯手華陽創投打造最新型加速器 Startup101 ,助新創走進國際!

華陽創投集團深耕新創投資圈 30 年,2022 年推出 Startup 101 加速器計劃,獲科技部 TTA (Taiwan Tech Arena) 肯定為國際加速器,成為台灣首家財務型新創加速器。Startup 101 以創投角度出發,透過深厚的專業財務知識與背景、資金支持、投資人鏈結等資源,深化潛力新創團隊在資本市場的能量。華陽期待透過 Startup 101 國際加速器的機制輔導團隊,讓新創在加速期中快速成長策略思維,協助新創蛻變為「國際級新創」。 華陽創投董事長王韋中表示,為保有台灣長期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更重視扶持早期新創,華陽致力為新創圈打造更健康的棲息地,培育更多具成長潛力的新創事業或早期企業。Startup 101 加速器將提供給新創最有感的協助,除了資金的支持配合深度陪跑輔導,更將確保新創能獲得最全面的培育資源。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左二)與各部會長官來訪,與 Startup 101 執行長呂緗柔(右一)對談 新創團隊在入選 Startup 101 國際加速器(https://startup101.biz/accelerator-program)後,培訓期間將有業師一對一輔導、專屬的財務與商業培訓課程、TTA 工作與會議空間、引薦商業合作夥伴與媒合投資人等資源。有別於國內其他加速器,Startup 101 最大的特色是專業投資經理將手把手協助新創團隊,建立財務模型、調整營運經營策略;團隊更可擁有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使用額度與技術產品諮詢;最後將於 Demoday 選出優秀的新創團隊,華陽創投集團將挑選 1-3 家團隊進行 500 萬以上的投資挹注。(延伸閱讀:華陽創投聚焦 5G、AI 新創,助台灣隱藏獨角獸大放異彩) 鏈結台灣新創國際資源以及打造出最合適的培育環境,一直都是華陽創投持續努力的目標, Startup 101 將會陪伴新創走過未知且難解題目的創業旅程,一路過關斬將持續推進,協助新創快速面向國際市場,讓台灣具有獨角獸潛力的新創在世界被看到。 Startup 101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Startup 101 臉書和訂閱Startup101 電子報!
Startup101 新創募資媒合平台 X 雲市集
產業趨勢

STARTUP101 獲經濟部「雲市集」肯定 助新創與投資人媒合 見證夢想啟航

華陽創投旗下新創募資投資媒合平台 Startup 101,獲選為經濟部「台灣雲市集(TCloud)」認證廠商,與政府一同推動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Startup 101 加速新創企業與投資人媒合,將新創公司創新的技術或商業模式彙整於平台,投資人可以迅速暸解各家新創公司的優點及營運模式,而新創也可以透過平台主動出擊與投資人聯繫。 自 2020年起,全球受疫情影響,疫情加速消費行為的改變,舊有的營運模式受到挑戰,數位轉型是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要關鍵。因應疫情對產業的影響,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出「臺灣雲市集」補助計畫(https://www.tcloud.gov.tw),整合臺灣市場上各類雲端服務以及數位工具,並提供數位點數補助機制,降低中小企業採購雲端解決方案之成本,鼓勵中小微型企業善用數位科技創新發展商業模式。業者凡是導入台灣雲市集認證廠商之數位工具,最高可獲得3萬元政府補助! Startup 101 上線不到一年,已擁有超過1000 家新創企業會員、500 位天使投資人,並促成新創企業獲得創投資金挹注交易 6 筆,而新創最高獲投金額高達 8,000 萬!展望 2022 年,Startup 101 將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被投資人看見,協助加速更多科技創新創業成功,並為新創團隊打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Startup 101 x 臺灣雲市集 專屬優惠方案 原價 NT$24,000,在雲市集購買則可以使用超優惠價格 NT$8,900! 只要兩步驟,立即以限定優惠價格購入黃金會員! 步驟一:選用「工商憑證」或「負責人手機認證」註冊加入臺灣雲市集會員 步驟二:在臺灣雲市集選購 Startup101投資人媒合平台 方案 我是否符合補助資格? 只要公司符合「中小企業認定標準」- 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一億元以下或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之本國事業,皆可以加入臺灣雲市集會員,領取政府補助金,並於臺灣雲市集上購買您需要的雲端解決方案,詳細請見補助對象介紹。 更多資訊請參考:常見Q&A、如何申請工商憑證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info@startup101.biz Startup 101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Startup 101 臉書和訂閱Startup101 電子報!
All Articles
募資指南
產業趨勢
創業資源
新創故事
2024-12-09
【董事長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金融改革啟示錄

過去長期關注台灣創業投資管理與政府經濟治理議題,正好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撰寫的《自由的窄廊》(The Narrow Corridor)、《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兩書,呼應了筆者在〈開封府的鼓〉一文提到的請願制度、陳情制度、聽證制度等廣納性制度。那麼為什麼美國這樣的國家在制度可以持續進步,能走在那自由的窄廊踉蹌的前行呢?台灣應該怎麼樣才能進步呢?簡單的結論就是─國家應該用廣納型制度透過有效運作、透明的民主制度運作,而台灣應修訂《立法院組織法》常設預算監督委員會或類似美國國會的預算撥款委員會。


台灣是廣納型制度嗎?

讀者可以回顧過去的文章,關於美國近期從JOBS ACT開始的創新,這樣的法規創新是要由民間發現需求,經過與立法單位和行政單位的磋商,再由立法單位訂出法規並促使行政單位進行對應的鬆綁。另外,美國有很強的危機意識,大家為了確保自己的國際競爭力,需要持續領先其他國家,因此法規都能走在最前面,即便有風險也是願意嘗試,只要風險可以管理。

反觀台灣,以金管會近期宣布了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口號,這是僅從行政單位思考的創新。雖然有多個民間單位組織與金管會溝通,但是僅能就「監理」的角度適度放寬。立法單位雖了解人民所想,但是無能力與行政機關溝通,無法就政策上說服行政機關,導致台灣的立法機關在專業議題上容易淪為行政院立法局。

以下範例是金管會在立法院和官網針對金融創新的報告,是我很愛舉例的股權性質群眾募資。

●金管會公佈「截至110年6月底止,本會已核准8家業者,並有4家開業中,目前有3家公司透過平臺成功募資1,700萬元」。

●金管會公佈「截至113年9月底止,本會已核准8家業者,並有3家開業中,目前有3家公司透過平台成功募資1,700萬元。」

合理的白話文解說就是這三年多來沒有任何成功案例。立法院針對金融創新的預算能否有效的審理呢?負責這個業務的官員績效是怎麼評鑑的呢?負責管理的財團法人櫃檯買賣中心又是扮演什麼角色呢?行政機關有經營目標嗎?行政機關如果怠為達成國家競爭力的目標時又該如何呢?因為金管會現在是監理單位,沒有根本創造競爭力的動機,監理機關的發展目標就是盡量零風險。因此當一項金融創新發展的時候,最好就是原則禁止即可。

各位如果在台灣住得夠久應該記得民國94年以前ATM非約定轉帳可以到單筆十萬元,但是因為防詐騙所以降為每筆三萬元。但是金管會不敢把ATM轉帳功能廢掉,因為會產生民怨。

但同樣的類比在專業事務上,資產管理業者,不論是所謂的金融機構例如銀行、券商等或是其他機構例如新創中介機構或創投,目前面對專業投資人是不能公開募集的,只能私下逐一洽談。以提款機的案例類比,就是只能銀行臨櫃但是但是不能用ATM轉帳,因為怕詐騙。業者如果希望開放轉帳但是設定限額或限定對象,金管會官員就會說「不是有分行可以臨櫃辦理嗎?去分行辦就好了呀!」(不是可以私下逐一與投資人洽談嗎?幹嘛宣傳?)又或者說「台灣國情不同呀!,不要拿美國來比」(那應該說明國情不同的地方以及對應的調整機制,或是我們該如何進步到如同他國國際化的水準)就算產生「民怨」,也僅限於業者有「民怨」,因為潛在受惠者例如一般金融消費者或新創公司都可以自由選擇外國的金融服務提供商。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金融帳外流,台灣人選擇將資產放到海外管理。美國、澳洲、加拿大等等多國都是開放的。

接續上篇〈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0.1〉,理應監理機構應以業務功能管理,例如古代沒有網路、智慧型手機等,因此特定的功能會導致業務型態的改變,同業的業務功能有可能衍生出新的業務行為,例如數位銀行的誕生,但是不一定是個現行管理的銀行證券保險這些既存業種。股權性質群眾募資就是一例,網路創業投資市集等都是創新,然而新創募集資本屬於《證券交易法》募集的範疇,金管會卻以監理的角度禁止任何公開募集的行為除非是公開發行公司或金融機構。當各國政府已經在十年前的股權性質群眾募資業務上再做更多的開放,台灣仍然是個不能使用ATM轉帳的地方,國家該如何進步?股權性質群眾募資只是一個讓大家好理解的案例,但是類似的創新大多因為非廣納型的制度導致大多數的創新胎死腹中。

在這樣的機制下,台灣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眼中就是個因為過度管制、權力集中在行政機關導致無法建立廣納型制度的國家。

台灣該如何建立廣納式制度?

行政機關理應有明確的長期政策目標,以國發會為例訂有2050淨零排放路徑,姑且不論執行是否達標,至少國會與民眾都知道目標與路徑,而且這個政策目標必須能被客觀的量化(碳排量),至於達標與否可是全體國民與國會緊盯著看。但是金管會有類似的目標或路徑圖嗎?我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是管理本國人與外國人多少資產金額呢?相比之下比起新加坡或香港的成長率是多少呢?因此在稅制與法規管制應該如何修正以合乎國際競爭力的路徑圖呢?至於會產生的風險應該如何管理的配套路徑圖呢?國際監理(模仿)後或是自行研究(創新)又有哪些選項是否已與國會溝通呢?這些指標目前都沒有公開宣示或對國會做出承諾。

行政機關沒有這樣的目標,就只能任由各任內閣依照當時的理想進行改革,而且因為任期的限制只能採最多三、四年的計畫方式進行。因此從十多年前政府推動「亞太金融中心」、「亞太理財中心」,後來推動「亞洲區域理財中心」,現在要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台灣國際排名持續掉,其實不是計畫本身的問題,而是政府缺乏廣納性制度而導致政策缺乏延續性與廣納民間需求。

國會應要求行政機關就長期發展目標應有明確的宣示,並能提出量化指標,針對預算,要能有效扣合該施政目標。目前相關預算雖依《預算法》送立法院並公告於網路上公開閱覽,但是就政府機關各項計畫執行的預計成效與對應合理的指標卻是付之闕如。因此,國會應修正《預算法》促使各機關應明確提出施政目標,並於預算通過後能持續監督,還應於每年決算後根據施政績效修正未來預算核准,雖然立法院有預算中心協助研究,但修訂《立法院組織法》設置常設預算監督委員會或類似美國國會撥款委員會的制度可能才是長久之道。

最近有立法委員呼籲政府將金管會改為金融部,至少將純監理機關加上發展的思維是可取的。但是如何有效確定行政機關所定的目標與執行方案是符合全民期待並有國際競爭力仍須廣納型的制度,並透過國會能對各目標有明確的監督。

以股權性質群眾募資、可變資本公司、中小企業開發公司發展新創中介為例,金管會並沒有發展路徑圖,國會應要求行政機關對這些項目在國際上台灣的競爭力以及希望台灣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說明清楚,並在預算訂定及可能的法規鬆綁調適做出方向性與時間表的溝通,國會在同意預算後應有常設的預算監督委員會持續監督預算執行並於決算時檢討該決算執行情形同時檢討是否有法規過鬆過緊之問題,並能對該部績效評鑑建議。總統或行政院並應有專業分組之民間諮詢委員能就各項施政方針以達成長期政策目標給予建議,並適時建議行政機關確保各項計畫能有效達成目標。


原文刊載於思想坦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金融改革啟示錄〉

2024-12-09
2024-11-29
下世代癌症新藥平台,成為患者的續命希望:專訪嘉正生技

2023年3月,嘉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嘉正生技)以6.9億元授權金,取得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ADC鍵結技術:三甘露醣(trimannosyl)」的技術移轉,刷新國內技轉金紀錄。

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因能攜帶抗癌藥物並精準擊殺癌細胞,近年成為癌症新藥領域的關注焦點。嘉正生技的執行長莊士賢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也是公司創辦人之一。他懷著讓學術研究成果成功落地的使命感,從研究者蛻變為創業家。

嘉正生技近期成功募得近3億元資金,將主要用於關鍵產品的臨床開發。而成功募資,副董事長林瑟宜扮演關鍵角色。她不僅是共同創辦人,也是最大投資方代表人,擁有多年國際大藥廠資歷,實操經驗豐富,是能將技術商業化的業界老將。

技術堅實、管理團隊強大、主要投資者是國內原料藥大廠旭富製藥集團,從外界看來,嘉正的發展似乎一帆風順,但即便是擁有技術優勢,要從學界跨足產業,並在有限資源下打磨出具吸引力和市場潛力的商業模式,依然充滿挑戰。新創101專訪嘉正副董事長林瑟宜和執行長莊士賢,聽他們說嘉正商業模式的發展故事。

嘉正生技副董事長林瑟宜(左)和執行長莊士賢(右)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內的辦公室和我們聊他們的創業故事。(攝影/陳奕翰)

【嘉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成立,2022年取得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 Co-Nectar」技術平台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技術移轉,現正推進首支ADC抗癌藥物於2026年進入新藥臨床試驗(IND)。公司的英文名Honeybear Biosciences,取自嘉正關鍵技術「醣」的概念,再加上創辦人莊士賢熊一般的穩重形象。


自立公司、自標技術:嘉正生技創下最高額技轉金紀錄

「原本副所長做得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冒險創業?」嘉正生技執行長莊士賢,創業前是生技中心化藥所的副所長,主攻次世代抗體藥物。他發明的「三甘露醣高專一鍵結技術」,能將藥物穩定鍵結於抗體的特定位置,進入人體後精準殺死癌細胞。這項技術在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領域被視為趨勢。儘管莊士賢的學術成就與地位已十分穩固,他卻選擇走向創業之路,讓父母疑惑不已。 

莊士賢雖知自己熱衷於開創新事物,但要放棄相對穩定的學研環境去開創新事業、支付高額授權金,仍相當冒險。他回憶,創業的起心動念來自「商業化的壓力」,經濟部的專案要求研究成果不能僅停留在專利層次,必須實現商業應用。當時的趨勢是技術轉移,或成立生技中心的「衍生公司」。他們評估了多家技轉商後,認為自己的團隊最能有效發揮這項技術。

但他願意冒險,源於對技術的絕對信心,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肯定。「他們告訴我,這項平台技術具有極高的國際競爭力,千萬不要賤賣!」他補充,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預計在2028年將達到400億美元,也進一步增強了他的信心。

創業的第一個難關是資金。生技本業及最大投資方林瑟宜解釋,生技產業的研發與臨床試驗成本極高,例如一次實驗可能需要30隻單價百萬的猴子。而嘉正除了研發成本,還要支付高額技轉金,把創業初期「第一筆錢」的門檻拉得更高。

林瑟宜回憶,嘉正初期透過技術的未來潛力,成功說服了3F(親朋好友們),並與旭富製藥達成策略性合作。「前期資金鏈不斷裂,做人真的很重要!」她提到,嘉正早期幾乎是由「清華幫」組成,而她與莊士賢在積極募資時,甚至常把同學會變成股東說明會。

然而,林瑟宜也強調,發展生技產業絕不可能只靠情義相挺,「要說服外部投資者,最終還是要靠商業模式和團隊的實力。」


從「引擎」到「概念車」:打造下世代藥物,建立商業模式

「堅實的技術實力與成功的商業化之間未必劃等號。」莊士賢坦言,嘉正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如何選擇市場定位:是要進入競爭激烈的紅海,還是開創藍海? 

做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成本高,若進紅海,大家比的是速度、執行率和資金,就是拼「Best in Class(同級最優)」;但團隊自我剖析後,認定嘉正更適合開創「First in Class(首創新藥)」,即發展下世代的新藥,並「攻進最好的群組(best group)」。

這個策略定錨,源於對市場理解的底氣。莊士賢説,除了參考國際大廠的商業模式,一般大藥廠在策略上也較少「單押」,通常會選三到五家的技術並進觀察。「這個世界沒有所謂『最好的東西』,但只要打進供應鏈,就有機會生存下去,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策略。」

在此架構下,嘉正目前正在拚自家的「引擎」和「首款概念車」。林瑟宜解釋,「引擎」指的是技術平台專屬授權:將「能鍵結藥物和抗體」的技術平台授權應用,不額外開發產品。這也是旭富製藥看好嘉正並投資的主因,有了技術平台,等於有開發多種新藥的引擎,不侷限於單一新藥。而「技術平台」要被認可,首要之務是製出能展示引擎實力的「概念車」。目前嘉正的第一條產品線將首度運用鍵結技術讓抗體攜帶放射治療核種,做出全新下世代藥物。因此下一個里程碑是申請新藥臨床試驗(IND, Investigative New Drug),進入產品應用起點。


理解創投,打造募資里程碑

莊士賢也坦言,嘉正的商模現狀和募資策略,和最早期相差甚遠。從一開始「想一次多募一點錢」,到後來選擇「里程碑式的階段性募資」,中間幾經波折。林瑟宜透露,嘉正曾和幾間大型創投公司接觸,對方甚至有意一舉拿出8成資金。能釋放資金壓力的方案雖誘人,卻同時意味著失去技術主導權的風險。於是嘉正決定更積極和不同性質、特性的投資方接觸,才摸索出現在里程碑式的階段性募資方向。在每個階段只募集所需資金,既降低風險,也讓公司步步成長。林瑟宜強調,這種漸進式的方式,能讓創投更有信心。

 她也建議新創公司多和創投交流,透過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與產品開發順序,且「解決市場問題的能力,有時比頂尖技術更受青睞。」

  

多元團隊,成功之鑰

「團隊與資金,是創業最艱難的挑戰。」是兩人截至目前為止的創業體悟。

身份大換的莊士賢感觸特別深。從專職研究到成立公司,他也經歷過突然樣樣都得自己來的「一個人扛」草創期。一開始什麼事都要管都得做,開個信箱、處理庶務、做份簡報,一天就過去了,失落感油然而生,像是什麼都做了,又什麼都沒做,沮喪的心情有時就只是來自一封催討資料的信件。林瑟宜也補充,一開始沒有太多錢,只能厚著臉皮上,利用以前累積的人脈和面子,用低於市場很多的價格,延攬老朋友、老同事們加入。

現在嘉正的核心團隊,除了平台技術、小分子及大分子製藥專家、放射治療專家,也有專擅公司治理、商業發展的老手,兼顧了技術專業、市場推廣與公司治理。並透過外包處理專利、會計等事務,以專業支持技術發展。

林瑟宜笑說:「We are young and old! 我們管理團隊的經驗加起來快200年,光我自己就有25年的國際大藥廠經驗!」她感謝團隊成員勇於接受創新的性格,讓大家能在共識下溝通、執行。

嘉正生技副董事長林瑟宜(左)説,嘉正的核心團隊成員工作資歷加起來超過兩百年,也很慶幸團隊都是能接受創新的性格,可在共識下溝通。(攝影/陳奕翰)


尊重技術、不忘初心,鼓勵學研走向市場

儘管創業困難重重,莊士賢仍鼓勵學研單位勇於走向市場。他指出,ADC領域的業界技術已開始領先學界兩到三年,唯有接受市場的試煉,才能讓好技術真正落地。

林瑟宜則從治理層面建議新創別抱著「我只有這筆錢,要省著用」的心態,捨不得請人,有時反而會讓自己花太多時間做瑣碎的執行工作。她叮嚀,千萬要記得學習抽離、把自己釋放出來,全面性思考公司的未來,別忘記了當初的理想和初心。

最後兩人強調:成立嘉正的初心,就是造福更多患者,為無藥可醫的患者帶來續命的希望!

2024-11-29
2024-11-27
基隆創業團隊參展 2024 Meet Taipei ,讓山海故事走出地方

STARTUP101協助輔導的16家基隆地方創生團隊21日於2024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參展,副總統蕭美琴也來參觀。(攝影/STARTUP101)

2024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上週(21日)於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開展,STARTUP101今年協助基隆市政府輔導16家地方創生團隊展現創業實力,以「山海故事,港口夜未眠」為題,結合「人文創意」、「永續經濟」與「地方特色」,把基隆的味道和物產活生生地搬進場館。

這次參展陣容包括家獲「基隆市青年投入創業及公共服務補助計畫」的團隊及家「基隆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的團隊。以在地創生為主軸,創業項目包括用基隆海洋與自然元素打造的香氛產品、結合基隆在地食材的寵物友善鮮食、蘊含地方文化的特色咖啡、採用當地食材的美食商家、致力於普及ESG概念與實踐永續共創的工作室等。

這也是STARTUP101輔導基隆地方創生的第二年,團隊也觀察到,基隆的創業家們基於對土地的認同,延伸出的創業題目特別溫暖,且很有「當地的味道」。像是其中一家團隊所製的香氛,就以「正濱之夏」為名,還原基隆漁港的海味。

在地創生,不僅反映出基隆深厚的人文底蘊,也體現了地方創生結合永續理念,的確有機會創造出兼具社會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創新模式。基隆市長謝國樑説,參與2024 Meet Taipei是基隆市展現在地產業實力的重要契機,基隆市為海洋城市各項建設及產業均與海洋息息相關,非常開心能帶領基隆團隊首度參加這場盛會。 

基隆市長謝國樑説,參與2024 Meet Taipei是基隆市展現在地產業實力的重要契機。(攝影/STARTUP101)

謝國樑也補充,市府以「潮嚮.山海基隆」為品牌,承襲基隆市人文底蘊、爬梳產業脈絡,以活力創新、永續發展推動在地產業轉型,並提供專業輔導和資源,致力於培養青年人才,讓基隆成為一個適合青年創業和生活的城市,也期待這次參展,能讓團隊更具國際視野並壯大。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長林鼎超則補充,今年展會現場計有近500家國內外單位參展,吸引來自全球的產業專家與投資人士共襄盛舉。市府未來也將持續支持創業者,也邀請各界資源與合作夥伴投入,讓基隆持續發揮創新能量,成為地方創生與永續經濟的成功典範。 



2024-11-27
2024-11-25
再一個月就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安老的新創機會

新創101加速器日針對高齡主題展開整日座談,並邀潛力新創對談。(攝影/鄭涵文)

剩下一個月,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元年,全台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將佔總人口20%。且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2050年時,該數字會升至約40%,且50歲以上的人口將過半。然而因應年長的社會結構,老化危機的另一面,是安老的創新契機。

11月14日,STARTUP101針對高齡主題展開整日座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玨赫指出,全台現在約有4百多萬名長者,當中約有八成處於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並和一到三項慢性病共存。而這一群人的需求,就是新創的機會。

也就是說,除了升級醫療與照護環境持續照顧患病或失能長輩,關照健康長者的生活需求與消費能力,機會也多。林玨赫舉例,患慢性病的長者有多重照護需求,可能會同時有很多量測儀器的數據,而不論是數據收集、量測裝置的多系統串接,都有導入、創新空間。


高齡世界中「不打擾的溫柔」原則

觀察近年來「有找到市場」的新創也能發現,「不打擾的溫柔」是特定公司能成功進入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澄風科技就利用非侵入式的豪米波雷達收生理數據、遠端監測;太暘科技則用更溫和的方式檢測睡眠狀態,減少在醫院受試的焦慮;聯億通科技則開發出智慧插座,用不打擾的溫柔姿態關懷長者的日常。

而這些,在未來廣大的在宅醫療、安老的場景,都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參與圓桌論壇的新光保全營運長許博堯也說,智慧照護的確是他所屬產業近年來重點關注方向,而為長者提供設備或方案時,「不穿不戴、不影響日常生活、不侵犯隱私」是重要原則。他還補充了另一個視角的商機:有時照顧者才是買單的人。因為照顧者會有知道受照顧者即時狀況的需求,這類科技的需求也很大。

聯億通科技則開發出智慧插座,在保障居家安全的同時也用不打擾的溫柔姿態關懷長者的日常。(攝影/鄭涵文 )


而除了需要照護的長者,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者,則等同未來人口最大的消費群,讓這群人「動起來」,就會讓商機也滾動起來。專做「熟齡網紅」的新創樂夢人生創辦人邱雅達就看到了「熟齡流量」的商機,「因為熟齡最懂熟齡」,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歷練是優勢,也是很好的分享素材,他們也最懂同輩需要。他也開玩笑說,他母親寫的香氛機文案,甚至比他寫的讓目標群眾更有感。更正向地看,這類模式除了有商機,也有讓長者動起來、世代接軌的功能,甚至有「延後進入長照系統」的潛在優點。


台灣因應高齡社會的創新優勢:能快速做場域驗證

此外,台灣在高齡、醫療領域,在創新上有極大優勢。「因為台灣人夠有創意,也可以實際應用,」發明單次拋棄內視鏡醫材的安德斯醫材共同創辦人陳廷軒分析,台灣在醫療、ICT領域都很強,能快速打樣、做臨床和功能性的驗證,甚至垂直整合的程度能讓產品快速應用到醫療市場,也讓德國、美國的醫師爭相找他們合作。而安德斯醫材開發出的三款單次使用的拋棄式內視鏡,目前也獨步國際,近期甚至獲得USASelect的生醫領域組的冠軍。

陳廷軒也補充,在長照醫療背景下,做好「高齡的後端輔助角色」,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都很有經營空間。聯億通技術長周修平則補充,上市櫃公司的投資概念近年來已經漸從「單純的投資收益」轉向更永續的策略合作,像是日本有大集團搜集資訊後,會將資料去識別化,研究照顧的趨勢和需求。

新創101執行長呂緗柔則從「創投」角度驗證了這個趨勢。她近兩年在居家安全、在宅老化的領域看到許多優秀題目,同時她也發現,許多上市櫃正把「遠端醫療」作為長遠發展的方向,並從這個角度和新創合作。因此她預測,遠距醫療的相關技術設備,或能填補「上市櫃想做卻還沒空做」的需求,會是接下來新創技術的舞台。

新創101執行長呂緗柔(右)從「創投」角度分享超高齡社會下,近兩年有潛力的新創題目都和居家安全、在宅老化有關。(攝影/鄭涵文 )


延伸閱讀

超高齡社會商機破千億,新創的機會在哪裡?

站在醫療人員的角度,解決他們的痛點——安德斯醫學科技團隊創業專訪



2024-11-25
More Startup Related Info
STARTUP MUST KNOW: STARTUP101 Offers the lastest new & VC trends and aims to help local entrepreneur go global.
2024-11-19
基北北桃四縣市產官學研齊聚一堂 「北區大專院校育成中心交流會議」激盪新火花

「113年第2次北區大專院校育成中心交流會議」由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於今(15)日召開,會議邀集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臺北市政府青年局、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基北北桃大專院校育成中心、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新北市創新創業協會及台灣微軟等組織代表,共同出席討論趨勢並分享創業資源。


新北市青年局持續積極串聯基北北桃四縣市及 43 所大專院校育成中心,致力於活絡北區創業生態系的資源交流,每年定期召集四縣市政府、各育成中心代表,藉由交流會議的平台機制,促進產官學研跨域合作,並整合共享創業資源,匯聚更多的支持能量。


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表示,產官學研跨域合作是共同趨勢,近年基北北桃都致力於推動青創蓬勃發展,包含臺北市政府青年局邀請全台大專院校育成中心參加 「Z世代創新創業加速實踐競賽」;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支持臺北商業大學等多所大學辦理「你,可以改變未來」創業競賽及新創講座;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透過青年節活動,號召海洋大學學生參與淨灘活動貼近永續發展趨勢;而新北市青年局今年不僅匯聚超過 200 位創投專家及創業者擴大舉辦「New Taipei Demo Day-啟動新北新創潮」,成為北台灣新創聚落全新品牌,協助新創快速成長。11 月 19 日即將舉辦決賽的「2024 Venture Star 新北新創之星挑戰賽」更是首次結合創業資源與輔導加速計畫的競賽,讓優秀團隊接觸專業創投輔導資源。


邱兆梅強調,「擴大協力夥伴、持續深化與各大學育成中心的合作關係是青年局一直努力的目標」。新北市青年局轄下的土城綠創基地與銘傳大學育成中心合作屆滿一年,已成功為青創團隊帶進逾百萬商機。這兩年,相繼與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及亞東科技大學簽署創業資源共享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凝聚產官學合作共識,擴大支持青年的協力網絡。


同時,新北市青年局今年首次「新北青年海外參展計畫」,帶領 8 組青創團隊出海參加「韓國手創展 Handarty Korea」及「釜山插畫展 Busan Illustration Fair」」國際展會,其中正好有 2 組入選團隊是來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文育成中心,不只成功讓新北文創力躍上國際舞台,更打開青年人才國際視野。


另外,新北市青年局更提供場域,支持青創團隊進行產品驗證,並持續媒合各育成中心的優秀團隊參加國際商展,提升品牌曝光並累積市場經驗。為拓展青創產品影響力,青年局積極協助育成團隊產品與服務對接政府資源,期能增進市府施政效率與提升服務品質,提供青年團隊施展空間。目前已與市府人事處、衛生局、社會局及教育局展開多項合作,協助各校育成單位輔導的新創團隊在新北落地發展。


本次會議除了基北北桃地方政府代表、各大專院校創新育成中心以外,也有關心新創產業發展的企業如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新北市創新創業協會、台灣微軟、華陽創投集團、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等重要企業代表共同與會,分享協助新創拓展市場的第一手資訊。


未來新北市青年局也計畫擴大情人節市集、手創市集等活動規模,為創業青年打造多元發展平台。此外, 114 年新北市將預計再新增 3 處青創基地,以實際行動支持青年創業。透過持續的資源投入與場域建設,協助更多創業青年在新北紮根發展,共同推動資源共享、互助成長的創新創業生態系。

2024-11-19
2024-10-30
STARTUP101 加速器日|8組智慧長照、永續科技的創新提案

隨著全球暖化及人口老化的雙風險因子驅動下,智慧長照與永續科技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議題。 

STARTUP101加速器日當天,我們將匯聚來自智慧長照、人工智慧、永續科技等領域的八家新創團隊、投資人與產業專家;八組團隊的創辦人都會分享他們的創新簡報,並和業界的專家對談。歡迎報名,一起深入了解創新如何引領變革。 


【2024 資訊月|STARTUP101 加速器日】報名

▍時間:11/14 (四) 11:00 -17:00 

▍地點:資訊月 - 壯世代懂資講堂(台北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亮點活動

* 新創簡報:8 家入選 2024 STARTUP101 加速器計畫的 AI、永續科技、智慧長照創新公司,將展示其獨特的產品與服務。 

* 互動交流: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創業故事與發展計畫。 

* 網路拓展:來自各領域的業界專家與投資人齊聚一堂,為參與者打造高效交流平台,促進合作與資源整合 


新創101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  

STARTUP101 Ageing-Tech Accelerator 

指導單位: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主辦單位:華陽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TARTUP101 

2024-10-30
2024-10-28
指標對談|台韓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前瞻趨勢分享講座 Global Semiconductor Innovation & Future Perspectives Seminar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處於快速變革的時代,AI、5G/6G、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正在重塑產業結構,全球供應鏈的變遷及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影響也讓各國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與韓國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力量,分別在晶圓代工、IC設計和記憶體技術等領域保持領先,並在全球市場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為響應這樣的趨勢,STARTUP101在國科會的指導下舉辦一場國際級的半導體產業分享會,本次座談匯聚台灣與韓國兩大半導體領導國家的創業家與產業觀點專家,不僅是台韓兩國技術創新與策略分享的盛會,還將探討兩國企業如何應對全球市場變遷,並尋求未來的合作契機。 


這將是一次國際級的產業交流,帶給台灣團隊能夠深入了解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獨特機會,並從中汲取最新的創新思維與策略見解。 


台韓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前瞻趨勢分享講座 | Global Semiconductor Innovation & Future Perspectives Seminar


🎯 活動亮點 

|國際產業視野與全球競爭策略:國際專家解析台韓兩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佈局,應對全球化挑戰並搶占機遇。 

|技術創新與創業精神:從產業領袖的親身經歷中汲取靈感,了解創業者如何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成功。 

|台韓合作新契機:探索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台韓企業如何透過合作創造新價值。 

|國際級專業交流平台:活動提供自由交流時間,讓與會者與講者及國際專業人士互動,拓展全球半導體人脈。 


🎤 講者介紹 

Steve Ahn 博士 - 南韓半導體創業家 

Steve Ahn博士擁有超過30年的半導體技術與創業經驗,他曾在韓國三星公司擔任高階管理職,領導開發256MBit DRAM,並獲得三星技術研發大獎。在2000年,Steve於美國創立無廠半導體公司Leadis Technology,該公司成功進軍那斯達克市場,並專注於行動裝置顯示技術。 


林宏文 - 領域趨勢專家、今周刊顧問 

林宏文先生目前擔任《今周刊》顧問、FM96.7環宇電台主持人,曾任《今周刊》副總編輯、《經濟日報》科技記者,主跑科技、生技產業,並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同時也著有《晶片島上的光芒:台積電、半導體與晶片戰,我的30年採訪筆記》(中文,日文,韓文版)、《競爭力的探求 》 、 《 商業大鱷 SAMSUNG 》 等書,另外也擔任多家企業董監及顧問。 

 

王易凡 - 繁晶科技創辦人及CEO 

繁晶科技(Ranictek)的創辦人王易凡,擁有豐富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經驗,帶領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市場中脫穎而出。繁晶科技為台灣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產品是5G/6G基地台晶片與衛星通訊晶片,致力於提供最具節能與成本效益之無線網路基地台晶片解決方案。 


🎯 活動資訊 

時間:2024年11月11日 (一) 14:00-17:00 

地點:Taiwan Tech Arena 


講座議程: 

- 14:00~14:20 Opening  

- 14:20~15:00 Speech: Dr. Steve Ahn - From IC to NASDAQ 

- 15:00~15:20 Coffee Break 

- 15:20~15:40 Speech: Dr. Yi-Fan (Mike) Wang 

- 15:40~16:00 Speech: Lin Hung-wen 

- 16:00~16:30 Panel discussion (Ft., Dr. Steve Ahn, Dr. Yi-Fan (Mike) Wang, Lin Hung-wen) 

- 16:30~17:00 Networking 


📩 立即 報名 ,參與這場國際頂尖半導體產業盛會,掌握全球趨勢,拓展專業人脈! 


指導單位:國科會 

主辦單位:STARTUP101 

2024-10-28
2024-09-15
【董事長觀點】公司治理3.0,那政府治理呢?

筆者擔任過多家上市櫃公司董事與獨董,想必每位董事長、獨董或董事都會感受到主管機關對公司針對「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營造良好互動管道」、「接軌國際規範,引導盡職治理」及「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商品」等5大主軸為中心訂定出39項具體措施,並訂定公司治理評鑑多項指標,從公司經營來說,這樣的規範是希望上市櫃公司能進步也能接軌國際在公司治理上的標準。

從2003年行政院成立改革公司治理專案小組到現在升級到公司治理3.0版,那政府呢?我們的政府有類似上面的指標需要被督促達成嗎?又是誰來訂定並督促政府遵循這些指標?

新加坡STB主導了泰勒斯亞洲巡迴演唱會獨家

前陣子泰勒絲(Taylor Swift)亞洲巡迴演唱會選擇獨家新加坡,主要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的STB(Singapore Tourism Board)主導了資助泰勒絲演唱會補助,因為STB認為這樣的補助能吸引到高品質的觀光客,並能提升餐飲消費、住宿、購物等進而提升產業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與薪資的提升並創造稅收。STB又是什麼單位?

它是一個議會通過在政府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th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MTI)管轄的全資公司,目標是Pursuit of Quality Tourism(追求有品質的觀光),我可以很公開看到他的年報,其中包含觀光客人次,觀光客到訪的消費總額及各項分類(餐飲消費、購物、住宿、觀光門票、其他等),我也可以看到來訪國分布,看到創新的觀光設施、永續發展計畫、機場建設與更新、各項觀光相關的計畫例如展會等以及可能的補助計畫,更重要重要的還看的到財務報表,上面的這些指標大概可以描述什麼叫做有品質的觀光,這個公司的董事會大多為部長任命的領域專業人士包含旅遊業、飯店業、廣告業、機場公司、財務、法律等,執行長以下都不是公務人員。

這個單位的績效好嗎?2023年虧損3億新加坡幣約合台幣60餘億,但是這個虧損全數由政府預算補助。從部長、國會與人民都可以很清楚知道國家為了觀光到底做了些什麼,成果為何,知道為何要虧損,知道國家的觀光想要發展成什麼樣子,STB在年報中說明了整年度的所作所為也鋪陳了未來發展的計畫。STB也有義務對政府提出建言,包含建議法規的調適與行政的策略。

很巧,最近去機場接機歡迎國外朋友來台,每個朋友都跑到接機後的一個櫃台抽獎,因為中央政府以特別預算辦理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53億元,其中促進自由行旅客來臺消費金共25億,半數亦即12.5億要在113年發給外國人5000元共25萬份。其中幾位中獎了,我就問問國外朋友們這個獎勵是否會促成你來台灣玩?是否會讓你因此多消費?是否會因此購買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我們的預算要如何促進「有品質的觀光」?是應該放在機場的建設嗎?提升有吸引力的觀光景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很棒或不錯的答案,不過我們的預算方向跟我們想像的答案接近嗎?現在的執行方式能達到有品質的觀光嗎?我們這些政策又是誰制定的?為什麼是以觀光客數量為目標?為什麼是東南亞觀光客為主要目標?

ACRA幫新加坡打造奇蹟

幾個月前的專欄,我提到新加坡通過了《可變資本公司法 2018》(Variable Capital Companies Act 2018)是由新加坡ACRA(The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新加坡會計企業管制局)負責管轄。沒有聽錯,就是會計企業管理局,還是個議會法定的專門公司。這個ACRA又是一個全資政府公司由財政部管轄,跟上述STB的架構大致相同,董事會由部長任命會計、財務、法律、銀行、基金管理等民間專業人士組成為主,但是目標是要確保新加坡是最佳的從商地點,要建立一個具信任的商業環境以促進創新與成長。

有趣的是,這個公司反而是賺錢的,而且VCC的相關註冊登記規費也是ACRA的收入項目之一,短短三年間已經達3.6百萬新加坡幣約合台幣7000萬,而且2023年第一季為止就已經吸引879間VCC在新加坡設立,而且VCC還提供新的服務,包含變更會計年度等措施以接軌國際。在ACRA年報也看的到各種型態的公司設立數目、從業會計師數目、成長的產業類別、數位API使用數目(大幅增加)、數位服務狀況(95%可以全數位)、政府規費付費電子化(100%)等等。其中一個很有趣的是稱呼,例如95%的客戶(customer)來電會在30秒內被接通回覆,85%客戶滿意年度電子退稅服務。客戶,民眾是客戶。ACRA也會辦理公聽會,確保對政府與議會的建議是全面性的。

日前英國駐台大使John Dennis、英國商貿投資部戰略投資總監Ceri Smith就與筆者討論到英國該如何在法規上吸引台灣投資人、新創公司和高科技公司與英國合作,其中就討論到新加坡VCC也是他們參考的一部法律。

台灣真有把政府視為是上市公司在營運嗎?

回到台灣,我們能說得出來政府希望如何進步以確保台灣是新創公司最佳的設立地點嗎有什麼樣的障礙需要排除?有主管官員真的了解國際法規的進步嗎?看看公司治理3.0的強化董事會職能;台灣新創或資金管理的現況如何?看看公司治理3.0的提高資訊透明度;數位簽章?接軌國際的公司法?資金管理相關法規的鬆綁?跨國資金管制的鬆綁?稅制的配合?看看公司治理3.0的接軌國際規範;政府如何和民間做有效的溝通?營利事業課徵未分配盈餘稅5%針對製造業能因為投資廠房設備抵減而免課徵,那知識服務業例如創投資金回收繼續投資新創企業卻要課稅?看看公司治理3.0的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

政府如果是個上市公司,那麼這個上市公司的金管會和董事會在哪裡呢?現在的政府治理是哪一個版本呢?可能我們需要一個創新長才能讓政府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不然這個版本就會落伍了。

 

原文刊載於思想坦克〈金管會治理3.0,政府治理哪個版本呢〉

2024-09-15
2024-09-04
Connecting Global Seminar #3:醫療新創的募資大小事

作為全台最大新創募資媒合平台,新創101 (STARTUP101) 積極應對台灣即將邁入的高齡化社會,特別推出「新創101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旨在加速高齡、銀髮、長照相關產業新創的發展。

Connecting Global 系列活動作為加速器的一部分,將邀請來自全球的專家一起深入探討高齡產業的新機遇,提供您一個難得的平台,讓您能夠了解最前沿的創新技術,並與行業領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主講人:Ian Lee / 實至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人:Kevin Yu / Sunsino Venture Group

Ian Lee 擁有生醫領域相關的大學及美國研究所學位,目前服務於實至顧問有限公司,主要針對「開放式創新」與「新創募資策略」兩個領域提供服務。

2021-2023年期間:他先後服務過盛雲電商(盛弘集團)、比翼生醫創投(秀傳、北醫)、金庫資本(光陽機車),而上述經驗的共同主題為「成熟組織如何推動創新」。

2017-2021年期間:他先加入了度金針資本,以商業分析師的角色針對採用輕資產商業模式的新創公司進行投資前評估。為了對創業歷程有更深入的認識,他加入了美國IOT家電新創公司ALCHEMA,從事與商務開發、募資、策略規劃相關的工作。

 

【歡迎以下夥伴報名】 

🚩新創團隊

🚩天使投資人

🚩高齡產業從業人員

🚩相關領域學者和研究人員

🚩對高齡產業有興趣的民眾

 


新創101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 入駐申請徵件中

輔導機制: 

提供團隊虛擬進駐及客製化的加速輔導計畫,並將其產品與服務鏈結至輔具中心、長照機構等資源,獲得嶄新的市場成績,造就社會服務福利與創新能量,並從中挑選優質團隊結合華陽企業資源快速成長。 

入選之新創企業即可獲得一次業師輔導與一次新創投資閉門媒合會之機會。 

徵案期程: 即日起至 113年 10月 15日 15:00 

審查制度: 隨到隨審制 

申請條件: 


 

新創101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  

STARTUP101 Ageing-Tech Accelerator 

指導單位: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主辦單位:華陽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絡電話:02-7718-6088 #730

聯絡信箱:ziv@sunsino.com.tw

2024-09-04
2024-09-03
華陽創新科技旗下平台DealFound 助上市櫃企業探勘創新契機

全球AI浪潮席捲,台灣產業如何走出新路? 

新科技帶來種種挑戰,產業變化迅速,企業積極找尋第二曲線,拚轉型升級好搭上AI列車,創新、實驗成為當務之急。 

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與中國的阿里巴巴(Alibaba),投入大量精力、資金推動數位轉型;科技巨頭GoogleApple,則同時透過內、外部創新來因應環境變化。 

在台灣,不少上市櫃企業透過「企業參與新創(CSE, 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 )」,積極向外結合新創力量,透過與新創互動、合作、投資、併購等方式,共創新技術、新產品、新能量。 

企業3方式激發創意發生與落地 

近期與華陽創新科技(以下簡稱華創)合作的台灣上市櫃企業,名列全球科技100強,便設有專責單位協助集團或子公司跟新創團隊合作技術創新,內部也建置平台助員工實現創意,總歸來說,他們以三方式鼓勵創新發生: 

第一、產學合作:共同討論三到五年內想看到、發展的技術。 

第二、策略投資:不分短中長期,傾向從BU產品線或規劃出發,以PoC(Proof of Concept)專案策略合作;或跟外部團隊討論企業尚未涉足、但期待成長的方向,再回頭跟BU討論是否加值應用。 

第三、創新計畫:透過公開活動去建立新創團隊的合作方向、找尋適合的題目。 

企業聯手 DealFound 尋覓新創合作甜蜜點 

特別在策略合作、投資部分,該企業透過經驗豐富的創投公司或VCaaS(Venture Capital as a Service )平台固定提供案件,內部主管輪次討論,選擇有興趣合作的團隊,共同取得市場先機。 

例如,他們與華創的VCaaS平台DealFound 合作。半年期間,DealFound 共推送12個經篩選與專業分析的優質新創案件,企業感興趣的案件佔了一半,截至目前,尚有3案持續洽談實質合作中。 

華創主要產品為兩大平台:STARTUP101為全台最大新創募資媒合平台,致力活絡新創環境、加速資金流動、消弭市場資訊不對稱,深入洞察新創市場動態;DealFound為投資人打造一站式的投資案件評估工具,運用AI技術輔助探勘,彙整,分析並揭露新創團隊在各募資階段的資訊,讓投資人獲得更透明的分析洞察並進一步評估潛在合作機會。二者皆在創造新創與投資者的雙贏環境。 

DealFound 的誕生,主要想解決企業與投資人無法有效與新創團隊建立對話管道的痛點,或企業與投資人期待接觸特定新創項目時,卻無足夠人力、時間去搜尋、分析與篩選合作標的等難題。希望建立企業穩定獲得具潛在投資機會的新創案件資訊、有效識別策略綜效與財務報酬的機會。 

合作過的企業也表示,有時會聯絡不上新創,或遇晚回覆、已讀不回,「需要有第三方幫忙打通管道,像是華創居中當橋樑,新創通常認識華創,會信任華創找的投資人。」DealFound 充分發揮聯繫、鏈結之功能。 

此外,企業專責創新單位平時要看海量的案子,若有第三方幫忙篩選、認證,可以節省諸多時間與人力成本。「相較於其他類似服務,華創的命中率、契合度、聚焦程度,跟其他家相比較高。 

根據企業回饋,DealFound 提供的新創資訊完整,不但經AI輔助分析,每個案件都附有團隊完整簡報,且平台的UI、UX設計良好,可以分頁瀏覽簡報內容以迅速掌握重點,便於投資方追蹤、管理案件,比起其他公司慣用Email或社群軟體推播、夾帶檔案,DealFound 具備明顯優勢。 

大公司找新創就看這4項 

令人好奇的是,企業內部參與新創,通常如何把關新創團隊的品質?看哪些面向? 

「我們主要看市場、技術可行性、競業分析、團隊成員背景四大要素。」以技術創新起家的企業,當然優先看技術與市場發展性。 

發展企業參與新創的公司,傾向關注具備「跳躍式創新」的團隊,且會拉長時間來論斷結果,與策略合作方、新創「一起看很未來的事」,才能找到前瞻的新事業。 

設內部平台創造人才與企業主雙贏 

然而,就像國際科技巨頭們的作法,除了向外尋求結盟、創新機會,企業中許多新計畫、產品,都是由熱血又有戰鬥力的內部創業者領導,催生新事業。 

該上市櫃企業也運作內部平台,針對BU非產品線上想發展的創業技術,由員工向內部提案,由公司啟動多層審理,鼓勵同仁創意落地。 

做內部創業平台,難道不怕同仁上班不專心或另尋出路?企業方認為,在內部設平台的目的就是為了留才,讓想創業、想從事其他產業的同仁,獲得更好的管道去構思、執行,也避免有朝一日與公司變成甲乙方關係。 

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布的最新《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潔淨科技、防禦科技是當前全球創業投資的三大熱點,落實到企業內部,量子電腦、綠能、物聯網、車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等,都有發揮空間,企業主必持續透過企業參與新創來關注趨勢、啟動新事業,振興台灣科技業,與國際接軌。

2024-09-03
2024-09-01
【董事長觀點】創新的自信

最近遇到兩個台灣市值不小的上市櫃公司案例,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個公司研發費用達百億規模,一個是完全不做內部研發只透過找尋外部新創研發的成果來做應用。從經營成果可以看出來某些策略應該要調整,但是到底怎麼做才對呢?

外部創新找尋的投資報酬率,包含對組織人才培養及策略綜效的無形投資報酬率,及投資獲利的有形財務投資報酬率。至於該如何做才對?且讓我分享我母校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教授的一些觀點。

要抱持開放性的思維,不要固守輕鬆的舊觀點

亞當格蘭特教授主要研究組織心理學和循證管理,出了一本非常熱銷的書叫做《逆思維》,其中一個概念就是要抱持開放性的思維並深度思考,不要固守偏好輕鬆的維持舊觀點,各位可以自行在網上搜尋到他舉例的消防員在火場放火而能倖存的故事,或是青蛙在溫水裡煮並不是與成語所說的結局一樣,因為正確的決定常常不是你直覺認為的答案,而需要深度思考。

這個觀點應用在創新該怎麼做,就會需要深度思考。在新創領域最常聽到企業主跟我說,我們公司在研發之外應該要自己建立一個投資團隊,不然我們未來沒法自己掌握投資的技能,也會聽到企業主想要成立家族辦公室負責投資就會說,我們要自己建立一個投資團隊,免得以後掌握在他人手上。

研發與投資如何並重,問題頗複雜

而事實上,如果深度思考這些想法背後的細節時,你就會發現幾個驚人的問題,而企業主卻經常忽視而答不上話,例如當投資主管決定投資的案件,後來發現是個地雷案該如何才好?企業主經常的答覆是要投資部門好好負責收拾,而實際上是投資部門的人會跳槽,反正賠錢是公司的事情,經理人另覓他處就業即可,所以還是要企業主自己想辦法。

又或是企業主覺得,與其花大錢委請專業投資經理人來幫忙投資,不如培養自己的投資主管,而經常的實際情形是,如果這些投資經理人可以創造很好的投資收益,為何在這邊任職呢?除非投資獎金機制很好,不然應該自行獨立接案接受他人委託投資即可,而且投資專業究竟能否用上課培訓培養也是大哉問。

又或投資決策到底是誰要決定呢?如果企業主要自行決定,那麼投資該如何評估,投資部門還需要負責投資績效嗎?那如果不負責投資績效,為何要給他們很高的獎金,而這些投資經理人為什麼要在這邊任職呢?如果都給專業經理人決定,哪跟外部做投資管理又有什麼不同呢?企業主也可能會想,那內部投資團隊好好使用有效的外部創新方案不就好了嗎?而事實上是要是投資部門提報這樣的預算給企業主,企業主反倒會質疑投資團隊自己辦事不力還要更多預算,那麼自己培養團隊有甚麼意義?

更有甚之,通常內部設立投資單位都不是純看財務目的,因此投資績效不彰時到底是投資部門負責還是相關的事業單位(BU)負責又是另一個重大組織行為上的糾葛。再來BU總是需要每年度提出獲利績效,因此即便創新單位希望BU協助嘗試一些創新訂單遠低於最低訂單量就會造成BU不願意嘗試創新因為影響短期獲利。就在這樣的來來回回中,企業主不了解這些投資與創新的細微眉角就導致的企業創新速度的減緩,除非企業主深度思考並有帶頭負擔試錯的肩膀,不然就會是讓企業變成標準大企業官僚的思維而導致停滯。我們在醫療診斷尋求第二意見的時候會質疑專家意見,但說到我們自己的知識和意見的時候會偏好「感覺」正確而不是「實際」正確,這也是企業主經營企業時應該嘗試的各種創新都得假設後去做實際驗證,不會用感覺的。

企業應該花相當的時間思考與再思考如何配置創新的預算,究竟是放在內部自行研發上,還是委外研發,甚或是找尋外部技術合作或投資就好,還是找尋外部專家協助?以上述百億研發預算的科技業公司選擇的是99%以上都是內部研發,不善併購與投資,所能產生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自然受到影響。當然另一個極端是全數僅採用外部創新的成果,該公司僅整合與應用提供解決方案給客戶,擴大解決客戶的問題,在相對輕資產的情形下產生相當不錯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利用驗證和策略軸轉(Pivot)的創新思維,卻是可行的方法

實際上,我不知道也無法預知上述兩個企業創新策略的正確答案,但是利用跟新創公司驗證和策略軸轉(Pivot)的創新思維卻是我們熟知且可行的方法,中心思想不變但執行與策略經常是在試驗中調整策略,而且經常依實際驗證成果再調整策略並執行。因此,企業主能清楚定義公司面臨的具體問題並承認不知道如何有效創新是思考解決方案的前提,自此才能抱持開放的心態有效利用創新的解決方案去解決問題而進到深度思考。

創新其實就是在解決未知的事情,創新管理就是管理這些未知。其實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的比知道的多,但是知道用甚麼方法找尋解決不知道的問題並再加以改進,要能管理風險,嘗試錯誤並持續調整才是正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怕的是你不知道我知道,或你認為你知道但其實不知道,就像你絕對知道美國的官方語言是哪個語言一樣的有自信。

原文刊載於思想坦克〈創新的自信〉

(圖片來源:123RF)

2024-09-01
  • 1
  • 2
  • 3
  • 4
  •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