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擁有自家物聯網 立特用模組化系統助企業管理數位轉型

新創故事 | 文字/鄭涵文 攝影/立特 | 2025-09-24

快速擁有自家物聯網 立特用模組化系統助企業管理數位轉型

立特打造模組化的場域監測系統,大增企業能源與設備管理的效率。圖左為商務總監張睿希,右為執行長洪仲昀。(攝影/立特提供)


#CapsuleLauncher決選新創故事


因為看見企業軟硬整合的需求和過往耗時耗力的建置流程,讓立特打造出獨家模組化的ZiG全域智聯系統。無程式碼及可視化的形式不僅解放過往物聯網的管理難度,也讓導入流程更快速。立特自2021成立,2024開始商轉,目前現金流已轉正;今年預計募資一千五百萬台幣,希望加速擴大市佔,助產業智慧轉型。


傳統的能源和設備管理,每項都有各自使用的系統,且各不相容,若要自行開發管控設備,就需工程師協助,耗資且費時;立特看到過往物聯網的管理痛點,設計出模組化的系統和可視化、可簡易拖拉的操作介面,一舉整合所有可通訊的設備,大幅降低管理難度。


立特商務總監張睿希說,創辦人洪仲昀原在竹科工作,曾主責許多軟硬體整合、建置物聯網的工作經驗,發現這些專案都是需求明確,卻不斷重複的過程,才決定以「類神經物聯網」的模組化管理系統為題出來創業,並於2021年成立立特。


立特成立後的兩年內都在升級產品,因此其模組化平台能短時間內協助客戶建立自家的物聯網管理系統。張睿希說,團隊專擅數據採集,且產品已模組化完成,別家若需半年導入的,立特可縮在7至10天左右完成。而高度視覺化的介面,也讓設備狀態一目瞭然。今年六月,平台甚至已可做到數據數位孿生以及整體建築到工廠設備製程的孿生和3D場景,並能快速拖拉、建置完成,「快的時候,甚至一天之內就能改完。」


「講直白一點,我們等於是做到no code平台,只要大學畢業就能操作,」張睿希說。光是如此,就能讓物聯網管理變得更加可親、有效率。再加上立特的系統不綁品牌,能讓需管理的項目在系統上通用。此外,介面通用也讓系統能更簡易導入新設備,創造賣斷及維護費用以外的更多收入點。


立特的全域智聯系統能讓客戶以模組化的方式高效管理、監控自家設備。(攝影/立特提供)


張睿希說,公司更早期先找已出海的台商做概念驗證,並已驗證市場可行。2023年,立特開始驗證台灣市場,2024年正式商轉,近期營業額大幅成長,現金流也已轉正。目前應用最多的場域是智慧製造,其他如科技、能源、建築、農業甚至是博物館,都能應用立特的產品。舉例來說,台北松山機場去年十月落成的景觀台上的太陽能微電網,即採用立特的管理系統。


立特今年度預計募資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主目標是增強市佔。除了擴展市場,立特目前也持續改版系統、增加合作的軟體廠商,並積極導入各類AI公司的解決方案。張睿希說,立特的系統不只是協助企業管理物聯網,對現階段如雨後春筍的AI公司來說也有協助擴張的功能。許多AI公司的應用都是解決相似的企業痛點,因此能在市場上快速擴張、抓到更多客戶,及早導入是關鍵。


「立特最早的初衷是解決軟硬體整合,但發展到現階段,我們的核心理念就是加速產業智慧轉型,」張睿希解釋,從AI應用到數位孿生,立特能用最合理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協助企業導入、驗證和落地,以實現更有效率的場域監控、促成產業智慧轉型。


看更多 Capsule Launcher 2025 決選新創團隊故事


分享至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