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 | 陳柔均 Zoe Chen | 2024-06-05
2023年春天 GPT-4 問世,其威力延燒至全球產業至今已過了一年多,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正視AI對產業帶來的影響。根據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公布的「2023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比較歷年調查可以看出,生成式AI工具降低了AI的使用門檻,且已有超過半數企業(54.2%)內部已開始導入公司營運流程或個人/部門內使用。
然而,台灣總體產業AI化發展仍尚未成熟。該調查進一步將企業AI化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類群:「Unknowing AI」、「Conscious AI」、「Ready AI」、「Scaling AI」,發現整體七成企業屬於前期Unknowing AI[1](45.5%)與Conscious AI[2](24.9%)階段。觀察產業別,ICT在AI化發展上呈現兩極,已有四成ICT進入相對成熟的Ready AI[3]與Scaling AI[4]階段,但仍然有近三成處於Unknowing AI階段。零售貿易服務業及製造業/政府等產業當中,有超過七成的企業停留Unknowing AI與Conscious AI階段,整體AI化發展明顯較為緩慢。
(圖片來源: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
反觀台灣新創圈,卻能夠看出後起之秀在AI應用的力道極為強勁。PwC《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受調新創在本身的產品服務或日常營運上與AI有關,細分其中的49.4%則提供客戶AI相關技術或產品服務(簡稱AI新創),AI新創中有七成以上的技術來源為自主研發,顯示國內新創圈的AI趨勢逐漸成熟。
(圖片來源:PwC 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上述AI新創企業透過廣泛累積數據,深入各行各業帶來科技創新,前五大產業包含:「健康醫療(31.9%)」、「廣告行銷(28.1%)」、「製造工廠(25.5%)」、「物流零售(22.1%)」、「農業科技(14.8%)」,應用技術則包含影像與視覺辨識、智慧客服與虛擬助手、自動化生產流程等。顯示AI新創的商機目前集中於擁有成熟數據基礎建設的產業,他們的共通性是數位轉型起步較早,具備完整資料蒐集機制。
觀察近幾年市場發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與AI新創的興起事實上是相輔相成的,高度數位轉型的產業已累積豐富的資料集吸引AI新創成立,而AI應用所帶來的破壞式創新越能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因此,在兩種議題當道且高度相依的情勢下,新創應精準掌握關鍵的轉型痛點,運用AI技術提供最有價值的產業服務。
參考台灣AI新創指標性案例,智齡科技為「健康醫療」產業中利用AI技術推動數位轉型的知名新創之一。核心產品切合醫療業長期缺工的需求,主打「AI智慧量測推車(VitalTrolley)」與「住宿型照護管理解決方案」,利用AI、資料科學與跨裝置串聯技術改善醫療照護環境,包含生命徵象即測即傳、用藥紀錄、傷口辨識、智慧排班等。於2023年完成新台幣1.5億元pre-B輪募資,投資人包含嘉新水泥、緯創資通、達盈管顧等,至今團隊已服務超過37,000位長輩(與其家庭)、累積6億筆照護資料,在國內的市占超過三成。
智齡科技研發新產品收集病患關鍵資訊,透過AI分析帶動長照醫療產業數位轉型,使得智慧醫療的發展不僅止於醫療效率提升與成本下降,而是著重改善目前照護體系的服務遞送與工作流程,創造出更有價值的產業服務。當累積的產業資料愈豐富,愈能提升AI系統訓練與學習的成效。
新創101觀察,台灣身為製造業大國,使AI新創能近距離接觸製造工廠,簡化採集數據的工作並提升訓練速度,為串聯產線、廠務管理、物流、產品銷售等一整條供應鏈的關鍵。然而台灣傳統製造業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仍存在AI整合、智慧製造技術尚待成熟等困難,因此AI新創在台灣數位轉型中的過程中更顯得舉足輕重,市場極需其創造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實現整體產業數位化的遠景。
參考資料:
1. 2023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發布:超過半數企業已使用生成式AI,且企業AI化指數差異逐步加大
3. 把AI帶入長照服務!智齡科技完成1.5億元募資,將繼續深耕美加日市場
[1] Unknowing AI:對 AI 的認識還在初期,多數同仁可能聽過人工智慧,但不具備相關知識,也不知道如何應用。
[2] Conscious AI:已具備基礎的 AI 知識,並大致了解 AI 的能力與極限,但是對於如何應用 AI 仍在評估中。
[3] Ready AI:對 AI 應用已有一定理解與認識,同時應具有明確應用 AI 的目標,或正進行 AI 專案試作。
[4] Scaling AI:不僅具備 AI 技術與知識,且已能將 AI 成熟運用於不同專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