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創新科技旗下平台DealFound 助上市櫃企業探勘創新契機

作者:STARTUP101 2024-09-03

全球AI浪潮席捲,台灣產業如何走出新路? 

新科技帶來種種挑戰,產業變化迅速,企業積極找尋第二曲線,拚轉型升級好搭上AI列車,創新、實驗成為當務之急。 

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與中國的阿里巴巴(Alibaba),投入大量精力、資金推動數位轉型;科技巨頭GoogleApple,則同時透過內、外部創新來因應環境變化。 

在台灣,不少上市櫃企業透過「企業參與新創(CSE, 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 )」,積極向外結合新創力量,透過與新創互動、合作、投資、併購等方式,共創新技術、新產品、新能量。 

企業3方式激發創意發生與落地 

近期與華陽創新科技(以下簡稱華創)合作的台灣上市櫃企業,名列全球科技100強,便設有專責單位協助集團或子公司跟新創團隊合作技術創新,內部也建置平台助員工實現創意,總歸來說,他們以三方式鼓勵創新發生: 

第一、產學合作:共同討論三到五年內想看到、發展的技術。 

第二、策略投資:不分短中長期,傾向從BU產品線或規劃出發,以PoC(Proof of Concept)專案策略合作;或跟外部團隊討論企業尚未涉足、但期待成長的方向,再回頭跟BU討論是否加值應用。 

第三、創新計畫:透過公開活動去建立新創團隊的合作方向、找尋適合的題目。 

企業聯手 DealFound 尋覓新創合作甜蜜點 

特別在策略合作、投資部分,該企業透過經驗豐富的創投公司或VCaaS(Venture Capital as a Service )平台固定提供案件,內部主管輪次討論,選擇有興趣合作的團隊,共同取得市場先機。 

例如,他們與華創的VCaaS平台DealFound 合作。半年期間,DealFound 共推送12個經篩選與專業分析的優質新創案件,企業感興趣的案件佔了一半,截至目前,尚有3案持續洽談實質合作中。 

華創主要產品為兩大平台:STARTUP101為全台最大新創募資媒合平台,致力活絡新創環境、加速資金流動、消弭市場資訊不對稱,深入洞察新創市場動態;DealFound為投資人打造一站式的投資案件評估工具,運用AI技術輔助探勘,彙整,分析並揭露新創團隊在各募資階段的資訊,讓投資人獲得更透明的分析洞察並進一步評估潛在合作機會。二者皆在創造新創與投資者的雙贏環境。 

DealFound 的誕生,主要想解決企業與投資人無法有效與新創團隊建立對話管道的痛點,或企業與投資人期待接觸特定新創項目時,卻無足夠人力、時間去搜尋、分析與篩選合作標的等難題。希望建立企業穩定獲得具潛在投資機會的新創案件資訊、有效識別策略綜效與財務報酬的機會。 

合作過的企業也表示,有時會聯絡不上新創,或遇晚回覆、已讀不回,「需要有第三方幫忙打通管道,像是華創居中當橋樑,新創通常認識華創,會信任華創找的投資人。」DealFound 充分發揮聯繫、鏈結之功能。 

此外,企業專責創新單位平時要看海量的案子,若有第三方幫忙篩選、認證,可以節省諸多時間與人力成本。「相較於其他類似服務,華創的命中率、契合度、聚焦程度,跟其他家相比較高。 

根據企業回饋,DealFound 提供的新創資訊完整,不但經AI輔助分析,每個案件都附有團隊完整簡報,且平台的UI、UX設計良好,可以分頁瀏覽簡報內容以迅速掌握重點,便於投資方追蹤、管理案件,比起其他公司慣用Email或社群軟體推播、夾帶檔案,DealFound 具備明顯優勢。 

大公司找新創就看這4項 

令人好奇的是,企業內部參與新創,通常如何把關新創團隊的品質?看哪些面向? 

「我們主要看市場、技術可行性、競業分析、團隊成員背景四大要素。」以技術創新起家的企業,當然優先看技術與市場發展性。 

發展企業參與新創的公司,傾向關注具備「跳躍式創新」的團隊,且會拉長時間來論斷結果,與策略合作方、新創「一起看很未來的事」,才能找到前瞻的新事業。 

設內部平台創造人才與企業主雙贏 

然而,就像國際科技巨頭們的作法,除了向外尋求結盟、創新機會,企業中許多新計畫、產品,都是由熱血又有戰鬥力的內部創業者領導,催生新事業。 

該上市櫃企業也運作內部平台,針對BU非產品線上想發展的創業技術,由員工向內部提案,由公司啟動多層審理,鼓勵同仁創意落地。 

做內部創業平台,難道不怕同仁上班不專心或另尋出路?企業方認為,在內部設平台的目的就是為了留才,讓想創業、想從事其他產業的同仁,獲得更好的管道去構思、執行,也避免有朝一日與公司變成甲乙方關係。 

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布的最新《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潔淨科技、防禦科技是當前全球創業投資的三大熱點,落實到企業內部,量子電腦、綠能、物聯網、車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等,都有發揮空間,企業主必持續透過企業參與新創來關注趨勢、啟動新事業,振興台灣科技業,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