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 | 邱子純 | 2022-02-24
許多有先見的領導者在過去十年間默默開始企業數位轉型,大家都知道,未來的世界只會不斷往數位方向前進,這可以說是一個不新的議題了,然而,為什麼最近對於數位轉型的討論、論壇如雨後春筍大量出現呢?主因近兩年疫情的影響,遠距生活模式使數位轉型的急迫性更是顯而易見,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指出:83% 的受訪公司表示疫情加速企業的數位轉型計畫,國際知名研調機構 IDC 亦預測 2022~2024 年直接投資於數位轉型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16.5%, 在 2022 年全球經濟將有超過二分之一的比重會建立在數位化的基礎上。
究竟什麼是數位轉型呢?目前並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綜合各大機構說法,數位轉型其實就是在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期望發生變化的推動下,使用數位技術創新,藉由新技術、人才和流程改善業務運營和滿足客戶需求,以帶來新的收入來源、提高利潤及競爭力和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延伸閱讀:數位轉型是什麼 ? 變動中抓住翻身的關鍵機會)
企業在數位科技應用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驟便是數位化,簡單來說便是將紙本資料轉成電腦資料,而在這一階段,要整理的是過去幾十年來的紙本資料,同時間還要改變人長期以來的工作思維與習慣,因此在這一階段,來自外界的協助非常重要,專業的團隊能讓這段過程事半功倍,並節省大量時間。
在完成紙本資料數位化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利用這批數位資料做應用,採用互連、統計、分析、視覺化、跨資料結合等數位工具,改善既有的商業活動,如強化顧客體驗、提升服務品質、確保資料安全等,進一步地加強營運效率和公司體質。目前大部分企業都還停留在此一數位優化階段。
最後一個階段便是大家常提及的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的重點是企業要能夠運用數位科技驅動企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發展新產品或跨入新市場,不再僅是將既有的東西做得更好,而是創造出新東西,而創造出新東西的方式通常有二種,可以是公司從原先做實體商品發展出數位類型的商品,也可以是販售公司在進行三階段數位科技應用過程的服務,將過去的經驗化成商品協助其他企業進行轉型。(延伸閱讀:Google《2021 企業數位轉型關鍵報告》)
1. 高層或領導人的支持
在進行數位轉型時,管理層常要面對短期營收與長期生存的抉擇,若是不轉型維持現有商業模式,可能近五年內公司仍將持續有穩定營收,但是五年後,便可能被市場拋棄;若是決定進行數位轉型,將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無論是時間、人力或是資金,公司將會需要面對來自股東、員工適應期等的壓力及需要承擔失敗的風險。
而若是公司決策者無法下轉型與否決定,呈現搖擺不定的狀態,員工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對於數位轉型將是一大傷害,但若決策者十分堅定轉型立場,並且投注資源親身參與,一般而言,員工便會明顯感受到公司對於數位轉型的重視程度,大幅提高轉型成功率、降低轉換的陣痛期。
(延伸閱讀:8 成的公司「數位轉型」中!你的領導方法跟上了嗎?)
2. 確定轉型目標
轉型目標的設定也為一大關鍵要素,現在大多數企業皆表示要進行數位轉型,但卻有一部份企業不知道轉型的目標到底在哪裡,盲目地引進數位工具,反而會造成舊工作思維和新工具之間的衝突,進而導致公司運作陷入混亂。
企業決策者應於數位轉型正式開始前便先決定公司轉型的目標為何?是創造什麼類型的商業模式、發展出哪類型的新產品、又或是全面無紙化、數位化等,應與員工溝通清楚對於轉型後的理想目標或樣子,並依據目標規劃出合適的步驟,員工方能有所依從。
3. 組織文化變革
數位轉型的核心並不是科技的轉型而是人的轉型,客戶的需求決定了發展方向,外部戰略夥伴提供轉型整合能量,內部員工提供經驗並採取創新心態接受新挑戰,跨部門之間的合作確保數轉方向正確,而數位工具只是一項協助執行的方法。
由於大多數員工日常便是完成指派的工作,因此較難察覺公司長期的危機,只是認為公司目前並沒有問題,因此常會對於高層要執行長期策略時必須改變工作日常的狀況產生反彈心態,在這時要如何讓員工了解公司策略便是關鍵點,公司應培養員工能夠進行水平且垂直的無摩擦溝通、跨部門的資源共享與合作,還有以客戶為中心發展的設計思維,讓員工並非被迫、而是了解原因後真心願意與公司一起進步轉型。
服務業的數位轉型大概是在 2015 年麻省理工學院和勤業提出「數轉驅動力為策略而非技術」開始發展的,而在 2019 年受 Covid-19 疫情影響,因應消費習慣的改變,加速了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在各產業皆有超過半數的業者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對於數位轉型的投資,為顧客創造全新的數位體驗感受。
在零售消費業,可以觀察到近兩年使用非實體平台消費的消費者急速增加,去年年中掛牌的台灣新創之光 91APP 也可以反映此一趨勢,該品牌協助零售品牌打造 OMO(Online Merge Offline)整合,串接實體與非實體商店的數據及客源為重點,凸顯未來消費零售業在應用數位科技的方向,將會落在平台及實體店面的整合、使用 AR 技術提升消費者體驗、運用數據分析精準行銷、維護平台安全等。
而對於本身已有使用電腦系統的金融業而言,其數轉程度相較於其他服務業較高,近期從先前將資料存放電腦的被動式管理改為主動式的利用雲端平台系統進行金融服務,然而金融業因法規受限多、銀行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未來要如何在網銀市場占到一席之地、面對企業客戶應如何串聯多系統、新型態貨幣交易或整合、金融科技創新等議題,皆為金融業未來面對數位轉型時的一大重點。
另消費者對於醫療保健要求更好的時間、空間彈性及預防式醫療的需求增加,然目前醫療保健業由於法規等問題,數轉程度仍較低。未來趨勢為將醫療院所及健身房等串聯,創造單一健康管理平台(EHR),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增加就醫彈性,或是發展穿戴式醫療設備等。
受疫情影響,旅遊飯店業在這兩年間面臨了極大的起伏,從疫情爆發時整個行業的急速衰退,到現在較預期強勁的復甦速度,皆在考驗著旅遊飯店業的韌性,也因為復甦速度遠勝於預期,去年因疫情裁減的人力無法及時補足,且基於健康衛生的因素,過去旅遊飯店業以人的服務為中心的模式被迫進行改變,而今各家業者應致力推動自動化系統,除使用 AI/AR 系統推動智慧旅遊,也可與資訊及電子商務平台等合作,利用數位科技創造流暢顧客體驗。
與旅遊飯店業呈現相反狀況的便是物流業了,在疫情爆發以來,物流業的運送量劇增,目前正以 8.8% 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大幅增加的需求使物流人工紙本運作不再可行,為解決延遲危機,其數位轉型重點著重在利用雲端智能系統控制物流作業,並藉由數據分析系統預測需求,使失控的物流危機得到解決。
(延伸閱讀:服務業4.0時代如何提昇生產力:向新加坡取經)
相較於服務業的數位轉型,製造業開始數轉的時間點又更早了,自從 2011 年德國推行工業 4.0 後,數位轉型這個概念便慢慢地進入到製造業中,而 2018 年的中美貿易戰是製造業數位轉型的第一個加速點,當時的保護主義增加製造業自各國設廠的困難,業者不得不開始找尋新的方式發展, 而同樣的疫情也為製造業的轉型添了一把柴火,配合居家辦公,許多訪廠的出差必須取消,監控各地的廠房變的愈加困難。
在 Dimensional Research 產製的 2021 製造業報告中,有 91% 的領導者提及在過去一年增加了在數轉的投資,並有 95% 的人認為數轉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具有必要性;而根據 Deloitte 與 MAPI 的調查也顯示,有 86% 的人認為,智慧工廠將在 5 年內成為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
食品製造業在此次疫情前雖已採用自動化設備,但缺乏共享數據及遠端操作的智能整合設備和數據分析系統,在數位轉型的路上,若能使用數據預測系統,將能大大提高提高供應鏈面對外來環境變動的敏捷性。
在化工製造業,供應鏈及勞動力問題加速數轉,已有化工廠進入擴大規模試驗的階段,已進行數位轉型和尚未開始的企業間的落差將會擴大。產業主要數位轉型方向為,運用預測分析系統進行機台維護及預測需求減少成本、以感測器及數位雙生實施遠端監控、利用人工智慧及自動化更廣泛及快速地進行研發,藉由自動化預測及監控系統達到更高的韌性。
紡織業也是數位轉型有感的產業之一,受勞動力成本提高、客製化少量製作的趨勢,數位轉型的進程幾乎可說是決定了此產業各企業的生存之爭,而在疫情中也顯示,比起數位程度較低的企業,數位程度較高的企業能有效降低損害,紡織業過去常被認為是許多地方的夕陽產業,然而若是能夠藉由數位轉型,整合硬軟體及上下游系統提高生產效率,或是利用電腦控制物料搬運系統節省成本,該企業持續生存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延伸閱讀:《數位升級篇》 整合與共融 數位化再創新 企業彎道超車好機會)
那數位轉型到底有沒有它的必要性呢?大多數人應都會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轉型確實不是立竿見影的行動,但卻是不得不做的策略,為的是追求企業未來的生存空間,也是企業拓展新的商業機會很好的調整,若是你不前進,當他家公司轉型成功時,客戶便會一瞬間的流失大半,終有一天會被市場淘汰。
數位轉型是一個隨時在進行調整修正的動態進程,並沒有任何通用版或是速效的數位轉型策略存在,甚至很難量化投入之後的回報,在轉型時也會面臨陣痛期,但要想在時代的演進中,搶進數位轉型的浪潮成為未來企業,唯有投入資源、堅定內心、耐心等待,以客戶為核心確認最終目標,循序漸進帶領企業轉變商業模式、再造企業價值與重塑競爭優勢,方能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參考資料:
Startup 101 是全台最大新創募資媒合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 101 臉書和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