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篇】創投即服務(VCaaS): 成為企業向外伸展的雙臂,放大創新的觸及和成功率

產業趨勢 | 鄭涵文 | 2025-08-29

【外援篇】創投即服務(VCaaS): 成為企業向外伸展的雙臂,放大創新的觸及和成功率

企業經營外部創新不易,於是漸漸出現了「替創新找外援」的做法。其一即「創投即服務」VCaaS(Venture Capital as a Service)、CVCaaS(CVC as a Service,企業創投即服務)。這類服務是從企業的創新困境延伸出的解方之一。本專題爬梳VCaaS的由來與現況,探究創投服務如何在企業與新創互動間扮演效果加乘的角色。


企業常透過建立企業創投基金、增設孵化器、加速器或升級自家的商業開發團隊以維持競爭力,但這些舉措在營運上並不容易,因為同時需要有資本和建置組織的費用。其他連帶的常見問題包括:員工並不熟悉和新創公司工作的方式、人事異動交接成本高,同時也受企業內部流程的框架限制。另一方面,企業也不易接觸到較早期的新創。因此成立各式「創新企畫」或企業完整的投資團隊,成本高且極具挑戰性。 


在美國矽谷專營VCaaS模式的U First Capital 的共同創辦人Sanjit Singh Dang曾於《Forbes》(2021)專文論述VCaaS的模式如何協助企業敏捷創新。該文分析,企業為了解決內部創新難題,開始向外探尋創新的資源,延伸出了開放式創新(open door innovation)及創投投資(和其延伸的VCaaS)兩種主要策略。 他進一步分析,採「開放式創新」的企業通常會組織內部創新團隊,或雇用有執行過創新計畫的新團隊來執行,不過較容易陷入新點子成形後,卻無法和舊有公司主要營收來源的事業部門得到相同的資源和關注。且新的產品線導入既有的產品群組以求下階段成長的過程中,也很容易有「你不是我這邊發明的」的排他效應,因此要把新發展出的點子正式導入大企業相當不易。


而另種常見的創新模式是企業創投策略(CVC),企業會成立自己的創投單位對外投資,不過因為成立新部門成本高昂,需大量資源、人力與專業,風險高、時程長。近年來也延伸出和外部創投單位合作(VCaaS)的模式。此外,國際上也有一些創投單位發展出企業創投共建(Corporate Venture Building)的模式,從零到一協助孵化新創事業。


Sanjit Singh Dang點出,VCaaS需求漸起,反映企業創投現有的難題。他分析,許多國際企業漸發現,除非是老牌企業創投,否則要平衡策略及財務回報非常困難,原因包括CVC投資流程不穩定,且企業通常取得品質好的案子也常是相對成熟的新創,難以取得創投式的高回報。


上述這些難題也讓部分企業開始嘗試VCaaS的模式,讓部分創新以外援的模式執行,並助企業快速建立創新合作的能力。VCaaS的模式讓企業能接觸一流的新創企業和流程,且同時平衡策略性與財務性回報。同時也讓企業內部團隊接觸外界創新及新創創新速度的刺激。Sanjit Singh Dang指出,企業為了盡可能接觸新科技,會在美國矽谷設立創新前哨站(Innovation Outposts),而採用VCaaS模式則能進一步協助投資。像是美國杜邦公司(DuPont)或一些其他企業,就是循VCaaS的模式找尋AI新創。


許多國際創投公司發展出各式VCaaS的服務模式以支援企業創新。他們協助企業管理創投資金,並依企業所需找到合適的新創投資標的。同時也協助協調企業與新創之間的關係,或協助發展科技或商業等策略性合作。通常創投單位會盡力把最強大的新創介紹給企業,看兩者是否有機會擦出新的商業互惠機會:企業能創新,新創則能壯大。 管理逾20億美元資產的飛馬科技風險投資公司(Pegasus Tech Ventures)執行長Anis Uzzaman便透過VCaaS的模式對接許多企業與全球新創,並促成產品創新與業務轉型。


英國企業創投媒體與智庫平台Global Corporate Venturning(GVC)一篇分析CVCaaS的報導中,曾引用Touchdown Ventures的共同創辦人Rich Grant對CVCaaS單位和企業關係的說法,他認為兩者更像策略聯盟的關係:雙方會共同管理基金,也一起邁向企業的策略與財務目標。 而企業能減少痛苦的學習曲線,也能透過接觸這些新創實務而習得科技新知、新的商業模式,順便讓企業保有創新之力。新創則從接觸決策者、獲得商業指引、和得到潛力新收入當中獲益,促成雙贏局面。 


創投即服務(VCaaS)的運作機制

VCaaS模式是一種創新外援的策略性協作,企業採用此模式,透過付管理費取得一條龍的相關服務,從共同擬定策略、案源探勘、盡職調查、和新創協調方案、監測成長、到投後管理,甚至是發展其他策略型合作或主題性加速器和孵化器,都在此模式的服務範疇內。


對企業而言,能解決自籌專業團隊的高管理成本,也能透過創投既有的網絡快速接觸案源及篩選,也能有更大投資彈性。然而,投資潛力新創或是與之策略合作,並非一項短期工程,因此日本創投公司Global Brain歐洲分部合夥人Naoki Kamimaeda也建議企業內部成立專責團隊負責溝通,增加效率與成功率。


STARTUP101整理了各式VCaaS方案,將目前國際上有提供相關方案的流程盤點如下:


表1:VCaaS模式的常見服務流程

探索市場:掃描合理的市場,協助投資者決定關鍵投資領域 

定義投資主題:辦工作坊讓投資者找出探勘案源的指標及明確的投資主題 

案源探勘:找出合適的新創或投資標的

盡職調查:透過專業的盡職調查,確保最佳化的投資決策 

執行交易:團隊確認交易的細節後,代表投資者投資 

其他策略型服務:也提供加速器或相關夥伴計畫,輔助達致企業創新策略 

投資組合或基金管理:執行投資後管理、提供報告、追蹤績效


資料來源/artisan、brinc、BAIN & COMPANY、〈How Venture Capital as a Service Helps Fuel Corporate Innovation〉STARTUP101

資料整理/STARTUP101


表2:全球有提供VCaaS、CVCaaS或類似CVC延伸服務的單位

註:本清單以該單位之官方網頁內有明確標註 VCaaS、CVCaaS、Corporate Venture Building 等字詞為主,或有明確在服務範疇內提及協助企業投資或相似服務為主,總數包含以上但不限於。

資料來源/各創投公司官網

資料整理/STARTUP101


表3:VCaaS對於企業創新的助益


資料來源:artesian、各大創投官網

資料整理/STARTUP101


VCaaS在台灣

回到台灣,許多中大型企業的外部創新的主流做法還是成立自家的企業創投,或自辦新創、加速器計畫等。但可見的是,往外擴大觸角的互補趨勢也漸漸成形。舉例來說,騰雲就和中華開發合作看案,拓展接觸的案量,並同步減少策略辦公室開發創新路徑的負擔。而立端科技則與華陽創新科技合作,運用新創資料庫取得大量新創案源和新創接觸點。


這種合作模式的好處是,企業能直接從創投端取得大量不同領域的海內外新創企業,並從中篩選出適合自家企業發展方向的新創,不需從頭開始外展,並可快速收斂方向。並且在案件成型後,串接後端的投後管理。


以華陽創新科技為例,其旗下的新創平台DealFound,就以平台資料庫的方式協助投資者從大量新創資料庫裡篩選出相合的案件,並進一步促成財務或策略型合作,同時也利用專家人脈,讓潛力案件務實落地。


未來,VCaaS模式是企業外部創新的關鍵解方之一。


延伸閱讀

CSE難題清單:成果難預測、案源不易找、內部成本高

參與新創,加速企業外部創新



回專題頁面【STARTUP101 CSE專題】企業參與新創:上市櫃企業的創新成長曲線



分享至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