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 | 文字/鄭涵文 共同採訪/陳奕翰 攝影/陳奕翰 | 2025-08-29
騰雲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成立策略辦公室,是公司串接創新資源的關鍵橋樑。(攝影/陳奕翰)
2025 年才剛開始,騰雲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騰雲,股票代號6870)就憑著海外、跨域客戶和新金流收款工具「 iPhone 卡緊收」的成長,前兩個月營收已逾8千萬元,海外營收占比逾五成。騰雲成立之初,兩位創辦人董事長梁基文與執行副總張婷婷預見零售科技 AI 和雲端化的趨勢,讓公司主攻以虛實整合的工具和服務驅動零售業全速數位轉型。
以客戶需求為本,並把創新當作核心競爭力,2016 年成立的騰雲,隔年即損益兩平,第七年(2023)就成功上櫃;2024 年更斥資千萬,戰略投資日本 beBit 集團拓展通路,同年還發表全新AI商務解決方案。
騰雲七成市佔和多項專利的底氣,是有策略的創新;這包含絕不能落後的技術研發,和靈活彈性的向外結盟。STARTUP101專訪騰雲的策略辦公室,理出騰雲快速成長的創新指南。
打開騰雲官網的產品列表,十大項解決方案裡,從零售端到消費者,從會員管理到多元支付,都有一系列相應的整合服務。不斷擴充的方案模組源自努力不輟的創新,且不只做內部研發,也積極找外部資源。而直屬於董事長之下的策略辦公室,就是發動創新專案的關鍵單位。
策略辦公室(下稱策辦)是近三年才新設的年輕單位,策略辦公室負責人暨發言人張雅筑說,辦公室目前是三人編制,主掌和集團創新相關業務,從評估外部投資機會、引進潛力資源,都由策辦發動。策辦必須彈性靈活,因應公司的成長需求動態調整;終極目標是讓公司成功插旗全球,這幾年則扮演公司內外資源串接的溝通橋樑,是騰雲重視創新的體現。
創新就是核心競爭力:客戶想做什麼,第一時間就想到騰雲
能搶下七成市佔,騰雲的競爭力關鍵是:為客戶的難題找尋「創新的最佳解方」。
「我們會幫客戶創造他們沒想過的新營收來源,或在既有的營收上再成長。」張雅筑解釋,騰雲能透澈理解客戶的商業模式,並梳理其中每個環節的營運痛點,再提供一站式整合客商金流解決方案,如此數位轉型、AI 升級的概念,才能真正落地為客戶帶來更具體的商業價值。
從騰雲的英文公司名「TURN CLOUD」解析就可知,除了要讓零售界「Turn (to) Cloud」(轉向雲端)並能一站式串接,「我們是騰雲科技『服務』公司,做服務的創新,解決客戶的難題。」張雅筑補充。2024的年報上,騰雲也列出從 Solaas(Solution as-a-Service)升級成 XaaS(Everything as-a-Service)的野心。
以客戶需求出發創新,騰雲自然而然就成了「解方王者」。「騰雲一直思考要怎麼幫客戶創造新的獲利模式,因為這會讓我們不可取代。AI 和數位工具的世界裡百花齊放,我們希望客戶要解決問題就先想到我們。」也因此,面對客戶要先確認需求和利益,再找對應工具。
騰雲的「樂高模組」:高度客製的模組化解決方案
以「解方」為始,騰雲發展出多套模組化的解決方案。「我們創辦人常說,我們有的 module 就是樂高積木,依客戶需求提供的 solution,就是客製化的積木組」,張雅筑解釋,模組化是為了能在單一裝置串接、互通,未來能快速組合,才有規模化的潛力。
再加上當初創辦人選擇目標市場時,便選擇最困難的目標群組:大型百貨公司和商業不動產,直接挑戰最高難度的樂高組。如此一來,未來要攻克較小規模的市場,也能用現有工具組出 Lite 版。
奠定樂高模式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因應快速變動的市場,研發出更多應用組合,並避免「會放著生灰塵」的產品,維持工具能活用、成長。也因此,騰雲極重視創新與研發,光是 2024 年AI 與支付工具的研發經費就破億。同時,騰雲也意識到要追上高速變動的趨勢,不能僅靠內部研發,還需導入外部資源,用內外雙引擎驅動成長。
「一加一大於二」的外部創新原則
騰雲近幾年的外部創新幾經迭代,大致理出了幾種舉措:成立子公司、做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也和新創公司策略合作。
截至目前為止,在技術延伸上,騰雲已成立專做AI演算法模組及應用的騰創數析和專注智慧零售場域無人化及金流應用的騰加數位兩間子公司。至於和新創公司的交流,則分成財務型的直接投資和策略型的業務合作。但張雅筑也坦言,目前辦公室小,看案人力有限,盡職調查自己做,速度難免快不起來,所以近年也嘗試採間接投資,如和中華開發主導的基金合作,借重專業投資機構的篩選,快速找到取向適合的新創,再進一步決定合作方式。
騰雲檢視新創的原則,是先理解商業模式、再看財務狀態。「我們會先看兩方團隊的 DNA 有沒有辦法一起往下走,也看有沒有機會一加一大於二,讓新的商業模式可以蹦出來」,張雅筑在新創圈工作多年,見過許多合作在簽完 MOU 後,就沒有以後了,深感可惜。
因此策辦要選出的,是能並肩作戰、發揮綜效的合作夥伴。「直白地說,要一起做會被買單的解方」,同時避免內部開發場外已有的成熟技術。近一年來,策辦約接觸近30家新創,並已有兩間資安相關的新創,正在騰雲做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
而參與創新更長遠的目標,是要建立台灣軟體圈的聯盟生態系。
成為領頭雁:打造新創軟體生態系
「產品化、商業化、規模化;資本化、集團化、國際化」是騰雲的發展方針。從理出零售痛點、建立模組化解方、不斷技術創新,到掛牌上櫃、近期投資日本、拓展東南亞客戶,騰雲一步步踏實藍圖上的規畫,而積極和新創互動,則是為了完備台灣軟體圈的「雁行國家隊」。
「雁行國家隊」是創辦人張婷婷念著已久的想法,是對「台灣軟體圈碎片化」提出的解方。
張雅筑說,台灣的軟體實力好,常出現強大的單一工具,但零售和消費市場的情境通常更複雜的,不能只靠單一工具。
而騰雲想耕耘的,就是結合各方力量,減少相互競爭。「與其在台灣削價爭食小餅,何不大家一起上車,去爭國際市場的大餅。」作為新創前輩,騰雲想拉起聯盟生態系,讓新創成為雁群的重要成員、形塑軟體產業聚落,整合實力,組成國家隊一起飛往國際市場。而雁行國家隊的舉措,也讓騰雲 2023 年獲選為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的績優創新企業。
2025 年,騰雲挾著「新產品、新商模、新市場」的氣勢而來。看準疫情後消費者回歸實體消費的趨勢,輔助線下電商化並導入 AI agent、數位孿生等降本增效的增值方案,將是重點發展項目。虛擬店長、銷售群預測、消費者數據即時連動庫存管理,都會是不遠的將來看得見的零售新景象。
延伸閱讀
【企業創新故事】創新造夢平台——用創新長出美律的第二隻腳,走向下個50年
回專題頁面【STARTUP101 CSE專題】企業參與新創:上市櫃企業的創新成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