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百所大專院校擁有許多優秀團隊參與「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為扶植優秀的競賽團隊及更多草創初期的新創團隊,取得進一步發展資源,故從2012年開始舉辦「資訊應用服務創新創業新秀選拔」,協助團隊拉近與創業的距離。
透過「資訊應用服務創新創業新秀選拔」活動,扶植具「數位開發或應用」能力的優秀團隊或初創公司,提供個別專業諮詢及協助,使其能有效與產業及資金平台進行交流媒合,加速優秀作品商品化、事業化。促進我國資訊服務業之發展,並開創「數位科技」於各行各業的嶄新應用,加速數位創新與轉型,為臺灣開創更美好之前景。
參選資格
須具有「數位應用」相關作品,尚未成立公司之團隊、個人,或符合規定年限內之新創公司(具備下列任一條件即可):
報名時間:
報名方式:
報名網址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為協助臺灣新創拓展國際歐洲市場,繼 2022 年首次帶團前往立陶宛,林口新創園 2023 年將再度遴選優質新創,一同飛到立陶宛進行短期落地,以其為開拓歐盟版圖為據點,深耕當地新創生態系及尋找商機與資源。
本計畫將透過線上/當地培訓,落地參訪媒合,並參與當地最大的新創展會 Startup Fair 及波羅地海地區指標性生科展會 Life Sciences Baltics ,提高臺灣新創聲量並拓展海外商機⚡
入選新創團隊除獲機票、住宿與辦公空間補助外,可免費參加展會及安排與合作夥伴精準媒合交流,也將擁有歐洲創育機構 iScale Hub 之培訓與一對一業師輔導。iScale Hub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設有辦公室,具豐富新創團隊輔導經驗,與 Amazon、Microsoft 與 Udemy 等跨國企業合作新創專案,生態圈鏈結遍及歐洲各國,將可協助新創掌握歐洲發展的絕對先機🔥🔥🔥
📌報名資格:
📌招募類別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四大領域:
📌時程表:
📌報名網址:
前進立陶宛機會難得,與國際接軌,抓緊機會,飛向歐洲! 🚀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為了推動南臺灣新創產業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結合「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規劃,推動高雄成為南臺灣新創接軌國際之首站,打造具國際磁吸力的創業生態系及國際創業聚落,於高雄建置南臺灣國際級創業聚落「亞灣新創園」。
創新創業活動已然成為當前潮流,然而創業路上難免缺錢缺資源。對此,亞灣新創園將於 6 月 30 日舉辦「政策資源說明會」(上午)與「新創資金媒合交流會」(下午),期能協助新創媒合資金,同時也提供認識各領域創新者與合作夥伴的機會。
上午場之「政策資源說明會」將另外開設活動頁面進行報名,歡迎隨時關注活動最新資訊。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報名資格:
報名方式:
報名網址:
參與之投資人名單(持續新增中)
聚達創業投資管理顧問、台安傑國際天使投資、達盈管理顧問、觀音資本、扶田資本、曙光網路加速器 (flyingVest Ventures )、金石創投、華陽創投、500 Global、盛宇創新Raintree(原Rainmaking更名)、MakerPRO、聚陽實業、欣橋機械、悅智YEZ國際融資加速器、若水數位評價等,持續募集邀請中。
參與媒合交流會機會難得,與投資人深入對談,有機會獲取更多資源及經驗壯大團隊。
歡迎報名參與!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綠色科技將會是未來指標!引起綠色旋風、由林口新創園與亞灣新創園共同主辦的《2023綠色科技獎勵競賽》今年度又正式開跑啦!今年度擴大邀請到28家國際級出題企業 /總共34道題目,總獎金高達3000萬元,獲獎企業最高可獲得80萬元獎金!
《2023綠色科技獎勵競賽》期待(CSE 企業大帶小)搭橋新創與企業間之需求,攜手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現有場域需求出題,包含友達光電、台灣康寧、西門子歌美颯、華碩電腦、聯發科技等28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同招募新創解題及合作,出題企業大廠將提供技術指導,新創參與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導入實際數據,推導出最貼近出題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落實合作,達到企業與新創「共創雙贏」!
以此封電子郵件顯示之時間為準。
報名連結: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台北科技大學新創夥伴招募暨政府資源說明會!活動內容豐富!!不只招募新創夥伴,還提供各種政府資源介紹,也邀請重量級來賓一同參加此次說明會!
提供創業者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了解琳瑯滿目的政府計畫該如何選擇,再也不會因繁瑣的申請規範而卻步本次講座重磅邀請:#北市產發局創服辦公室 姜義峻經理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刁聖峯顧問 #資策會科法所 及 #櫃買中心,帶領創業者了解政府資源及申請補助的要領!也來聽聽我們的育成企業 #德芙生醫,如何從新創團隊邁向國際、成為台灣之光
活動時間:2023/05/23(二) 12:30 - 16:30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億光大樓4F AIoT室 (位於忠孝東路三段193巷旁,「非」校本部)
活動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NTUTnewpartner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鼓勵創業投資,積極打造創新創業環境,以「打造全球創業聚落品牌,建立創新育成國際通路」為目標,將林口世大運選手村建造為國際創業聚落,推動籌設「林口新創園」,促成跨域合作,俾連結在地、國際與未來,扶植產業創新發展。
為增進新創解決方案後續於市場落地之成功機率與商機拓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於112年推動《主題性共創驗證計畫》,攜手知名企業進行現有場域需求出題,包含168停車聯盟、中化銀髮、萊爾富、邁特電子等4家企業,遴選招募新創解題及合作,希望尋找產品或服務相對成熟,具備與其他企業相關合作經驗或已開始累積客戶之新創優先,透過為期三個月的實證。於實證期滿後,新創亦有機會獲得企業採購導入,使新創解決方案擴散應用,落實應用商機,達到企業與新創「共創雙贏」!
申請資格:
受理期間:
報名網址: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由香港科技園舉辦的第七屆「電梯募投比賽 2023」(EPiC),由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旗下子公司 Skyland Innovation 奪得總冠軍,贏得共九萬美元獎金。該公司運用機械人技術和人工智能,讓業主和承建商可在建築工地內協作和溝通。
電梯募投比賽 2023 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募投比賽,今年參與團隊超乎預期!吸引全球各地 5 大洲,合共有超過 610 間創業公司參與,最後選出 50 隊入圍準決賽。大會今屆設房地產科技及金融科技兩個主題,兩組參賽隊伍分別有 266 間(43%)及 352 間(57%),其中海外參與團隊超過 75 % ,創下 2016 年新高!
進入最後十強的新創公司各獲得一萬美元獎金,成為組別冠軍可額外獎金二萬美元。來自香港的 Skyland Innovation 成功奪得房地產科技組別大獎,而來自英國的 FinCrime Dynamics 奪得金融科技組別大獎。公眾投選的「我最喜愛隊伍」則由來自香港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Canvasland 奪得,成功贏取一萬美元現金獎和價值二十萬亞洲萬里通里數,而 Skyland Innovation 憑著出色的表現,被評審共同選為總冠軍,額外獲得獎金六萬美元,共贏得九萬美元獎金。50 隊入圍準決賽隊伍參與專為他們而設的 Grow Beyond Hong Kong 沉浸體驗計劃。為期兩天的活動已於 4 月 25 日至 26 日舉行,讓入圍新創企業團隊體驗科技園公司的創科生態圈。隊伍可透過教育講座、業務配對和商業社交活動等,與不同的企業合作夥伴和投資者建立聯繫。
參與「電梯募投比賽 2023」的新創企業可充分利用香港最具規模的創科生態圈及科技園公司的網絡,接觸超過 1,000 名投資者及 300 間企業夥伴,增加自己曝光度及資源,有興趣的團隊不要錯過明年!一同參與香港最大募投比賽!把握發展團隊機會!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參考資訊: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對國際創業生態有興趣,不要錯過 Startup Island TAIWAN 與 Luxembourg Trade and Investment Office, Taipei 盧森堡台北辦事處 的分享會。你將有機會聽到來自盧森堡官方單位和當地新創的寶貴經驗,並了解如何進入歐洲市場!!!
Startup Island TAIWAN 即將於 5/10 首度與 Luxembourg Trade and Investment Office, Taipei 盧森堡台北辦事處 攜手舉辦「新創前進歐洲之路:盧森堡創業生態分享會」。本次分享會非常難得邀請到盧森堡官方單位 Startup Luxembourg 、 Luxinnovation 以及第八屆 Fit4Start 畢業新創 GAMMA AR 線上分享有關盧森堡創業的大小事。
在這場分享會可以⋯
現場另外還有來自盧森堡 House of Cybersecurity 資安專家一同與台灣的新創夥伴們交流!!!
活動時間:5/10 Wed. 15:00-17:00
活動地點: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臺北市南港區三重路19號之11 E棟1樓)
報名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ba82g
分享會以英文為主
想前進國際市場,走進歐洲新創圈,分享會將會瞭解歐洲創新領導國的創業環境!一起參加報名吧!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臺灣的新創團隊蓬勃發展,積極尋求國際化的機會,以開拓更廣大的市場
為鼓勵臺北市的新創團隊積極拓展國際視野,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推出了「臺北市補助新創團隊海外參與創業計畫」,提供補助金給符合條件的新創團隊,進駐海外加速器、參與國際創業活動或育成中心培訓課程。
透過這項計畫,新創團隊能夠在海外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專業知識,並與國際接軌,建立國際資源網絡,以便將其產品或服務推向國際市場。此外,國際交流也能夠帶來新的想法和創意,激發新創團隊的創造力,進而提高其競爭力。
除了經濟效益外,這項計畫也有助於推動臺灣的國際化進程。透過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臺灣能夠學習他國的經驗和成功之道,並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和人才進入臺灣,進一步促進臺灣的發展。
STARTUP101 推薦新創團隊參與這項計畫,利用這個機會,拓展國際視野,提高國際競爭力
報名網址:
申請資格:
補助類別:
補助內容:
我們也期待著臺灣的新創團隊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將臺灣的新創力量帶向國際市場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擁有超過180家會員,會員包含多家國內著名企業。每年舉辦台灣雲谷雲豹育成,過去十年成果顯著,協助超過150個團隊與企業深入合作,團隊募資金額超越30億。
第十一屆雲豹育成,由八家著名企業擔任企業導師,企業導師陣容強大,團隊將參與企業出題以「以大帶小」的育成輔導機制,由成熟企業透過不同主題媒合優質新創企業,以輔助新創為合作前提,促成雙方於產品開發、商業鏈結、行銷推廣、募資規劃等合作。所有媒合成功之新創企業將接受台灣標竿成熟企業專屬輔導,讓成熟企業資源引領新創快速成長。進入成果發表會(Demo Day)的新創隊伍將有機會獲得創投千萬投資意向,以及專業的財務、法律諮詢服務與媒體專屬報導。
**企業導師名單:工研院、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達電、英業達、凌群電腦、華電聯網、NVIDIA**
1. 大企業產業價值鏈 (產品共創、訂單、經銷代理、政府計畫合作等)
2. 透過大企業、公協會資源與通路,拓展海內外市場
3. Tech Startup Japan Award – 從第11屆新創選拔出2家新創獲得免費日本來回機票、一同前往日本拓商!
4. 畢業後接續鏈結資金資源(財務型/策略型投資人資金加速團隊成長!)
小提醒:報名截止於2023年5月12日(五)
1. 致力於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物聯網 (IoT)、5G、工業4.0 (Industry 4.0)、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相關之創新應用、軟硬整合開發之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
2. 尚未成立公司,已投入雲端運算、物聯網、5G、工業4.0、人工智慧等相關應用開發團隊。
3. 參加作品包含的各項組成技術 ,其來源不可違反任何法律規定或具法律效力之合約規範。
4. 參加作品已可實際展示功能,並可提出具體商業服務模式規劃的團隊。
中小企業認定標準(連結): 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一億元以下者,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者。
參與企業合作機會難得!
歡迎新創團隊加入計畫,成為台灣創新產業的明日之星!
圖片取自台灣雲谷雲豹育成Facebook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越南最盛大新創大賽 Startup Wheel 2023 由越南Business Startup Support Center (BSSC) 、Young Businesspeople Association (YBA) 及 Investment Business Partners (IBP)所舉辦,將參加為期 6 個月的比賽計劃,旨在幫助初創公司實現夢想,並提供一個展示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平台。Startup Wheel 已幫助超過 1,000 家頂級創業公司在越南和該地區擴展業務。
在 Startup Wheel,新創團隊將加入來自超過30國、 9,700 多家初創公司組成的新創社區,與他們分享交流經驗和資源!可通過一系列活動與萬名潛在客戶、合作夥伴、行業領先者和投資者建立聯繫,展示您的新創產品或服務,吸引更多的關注和認可! 獲得充足資源。
Startup Wheel 2023 歡迎來自世界各地對越南和東南亞市場的新創團隊一同參與!
如果您想參加 2023 越南最盛大新創大賽 「 Startup Wheel 」
請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讓您的創意改變世界!
*報名截止日期於5/15日,如有意願參與Startup Wheel創意大賽,請聯繫Startup 101平台,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新創 101 團隊翻譯經典創投知識文章 "A Guide to Seed Fundraising",本篇內容為該系列文章第三篇,將分享如何與投資人應對,留下深刻印象,成功募資。還沒看過上篇的可以點擊種子輪募資指南(中),該系列文章可作為新創團隊種子輪的募資指南,幫助新創團隊了解種子輪募資的大小事,想了解更多募資相關資訊,歡迎加入新創 101 生態圈,以下為正文。
天使投資人和創投的不同是,天使投資人是業餘的,而創投是專業的。天使投資人照著自己的主觀意識投入資金,雖然有些天使投資人相當嚴謹,看起來像是專業人士,但在多數情況下,他們更像是一群業餘愛好者。他們的決策過程通常比較快,而且幾乎都把自己的情感也帶入到投資決策中。
但創投不一樣,創投公司是投資別人的錢,在做決策上,創投公司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會議,且會有更多個合作夥伴參與到投資決議中。創投公司會關注大量投資案件,但真的會投資的卻少之又少,所以想要吸引創投投資,你必須從眾多的新創中脫穎而出。
現在的種子輪融資已經比多年前要複雜得多,有許多新的創投公司,有些被稱為「超級天使」或是「微型創投公司」,專門投資非常早期的公司。也有一些傳統的創投公司會投資種子輪。還有大量獨立的天使投資人,他們會針對個別公司投資 2.5 萬美元到 10 萬美元,甚至更多。此外,新的募資方式也出現了,例如 AngelList Syndicates,他可以匯集天使投資人的資源,並跟隨一位領投的天使投資人去投資新創公司。還有像是 FundersClub,他可以像傳統的創投一樣進行投資,但是讓天使投資人們成為其創投公司的有限合夥人,以深化其與新創企業創辦人的聯繫。
如果你準備在 Demo Day 上發表,你將會遇到很多的投資人。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可以遇到這麼多且有興趣的種子投資人們。除了 Demo Day,認識創投資本家、天使投資人最好的方式是透過介紹。天使投資人也經常會把自己感興趣的目標公司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們。不然的話,讓自己朋友圈的人去認識天使投資人或是創投資本家,再不然就對特定的創投公司以及天使投資人進行研究,並盡可能地傳送你的公司業務摘要,或是直接解說。
現在有越來越多群眾募資平台可以募集資金,如 AngelList, Kickstarter 和 Wefunder,台灣則有嘖嘖、FlyingV 等。這些網站可以用於推出產品、開展預售活動、以及尋找資金來源。在特殊情況下,創業者們必須將這些網站作為資金來源,或作為其產品需求存在的明確證據。通常群眾募資是被用來填補不同募資輪之間的資金缺口,或是用來重啟一個已經被拒絕的募資輪。募資生態圈正在快速變化,但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新型資金管道,也取決於傳統募資管道的成功經驗。
如果有機會和投資人在各種場合上見面,要記得你的目的不是要成功的募集資金,而是要得到下一次見面的機會。不論你的提案有多精彩,但投資人通常不會在第一次聽到你的提案就買單。因此要爭取大量見面的機會。請記住,最困難的部分是幫公司爭取第一筆資金。換句話說要盡可能地跟投資人多見面,但要找到最有可能買單的投資者,要以最快速度獲得資金為目標(換句話說,要夠貪心)。
跟投資人見面時,有幾個簡單的守則需要注意:
了解投資人屬性、投資方向跟原因。
簡化自己的提案,只專注在必要內容,例如為什麼這是一個偉大的產品、為什麼我們團隊是 ”The Right One” 、為什麼投資人應該跟自己一起創造下一個大公司的夢等等。
認真聆聽投資人的意見。
如果投資人給的回饋,或是問的問題比你的提案內容還多,那成功募資的機率就會直線上升。同樣的,盡可能與投資人保持聯繫。這是為什麼要做研究的主因,投資人通常會看很多的案子,要成功從投資人手上募資,必須要讓他覺得你的提案內容會對他們有很大的貢獻。
要說服投資人的關鍵有兩個,你是誰跟如何講好你的產品故事。投資人們在找尋能夠帶給他們一個美好的願景,而且有證據能使願景達成的新創公司。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風格,然後盡可能地完善自己的提案。提案對於創業家來說是困難的,尤其是對那些科技背景出身,不太習慣面對人群的創業家。任何提案的技巧都只能透過練習去進步,且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取代大量練習,無論是要去 Demo Day 或是準備與投資人會面的創業家。
在跟投資人的會面中,要盡可能地在自信跟謙遜中取得平衡,不能太過傲慢,又不能太過畏畏縮縮。對於能夠幫助自己的意見抱持開放態度,但要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樣無論是否有說服投資人,都能夠留下好印象,並很有可能得到下一次見面的機會。
最後,在結束與投資人的會議之前,必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做,不要在離開的時候心中還有一堆疑問還沒有被解答。
一個種子輪的項目通常可以很快結束。上面提到,使用一些已經有寫好一些制式內容的文件,例如 YC 的未來股權簡單協議,可以帶給這種項目很大的便利。談判(種子輪通常沒有)可以只聚焦在一兩個變量上進行,如估值/上限,或是一些可能的折價。
一個案子的成交條件不外乎,創辦人描繪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與堅持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在成功募資之前,你可能要跟幾十個投資者見面,但是只需要說服其中的一個就好。一但有了第一筆資金,以後的每輪募資都會變得更快,更簡單。
一但投資人說他們願意加入,基本上募資就完成了。這時應該要盡快的使用「握手協議」。
當你在跟創投公司或是天使投資人進行談判時,要注意的是,他們通常比你更有相關經驗,所以最好不要馬上跟他們進行即時談判。比較好的方法是,把他們的要求跟問題記錄下來,然後拿去問孵化器、育成中心、顧問、或法律諮詢。儘管有些投資條件可能非常嚴峻,但大多數的創投公司和天使投資人的要求往往都是合理的。要請他們準確且詳細的解釋他們的要求與原因。如果談判主題是圍繞在估值,那自然會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例如已經完成的其他輪募資等。然而要記住,在早期階段的估值不太會對公司的成敗有太大的影響。所以雖然價格很重要,但募資成功才是最重要的。最後,一旦投資人答應要投資,那就不要再等了!
創業家其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為種子輪融資擬定盡職調查的文件。如果一個投資人要求太多的盡職調查,或是營業數據,他通常不會是一個好的合作者。你可能只需要一個執行摘要跟一份提案簡報,讓投資人簡單了解公司狀況,或是能夠讓投資人可以向其他投資人展示。
執行摘要通常會需要 1~2 頁,內容應該要包括願景、產品、團隊(地點、聯絡方式)、投資亮點、市場規模、跟最低限度的財務數據(收入、或是募資狀態)。
注意,要確保提案簡報是連貫、有邏輯的。圖片、表格、跟截圖,都會比文字來得有說服力。下面我們提供了一個模板,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框架,把公司的故事填入,沒有固定的格式或順序,但以下部分通常都會出現。要找出與你自己表現方式、以及公司的定位互相搭配的提案模式。如果不喜歡以下這個的話,網路上有很多其他的模板,歡迎多多參考。
公司名稱 / Logo / 標語
公司願景 - 成立公司的原因
市場痛點 - 你想要幫助客戶解決什麼痛點?
客戶 - 要服務的人群是誰,打算怎麼去接觸他們?
解決方案 - 提供客戶解決痛點的方式,以及為何是現在是個產品啟動的好時間?
市場規模 - 整體潛在市場(TAM)> 10億 USD(如果可以的話),並附上計算市場大小的方式。
市場格局 - 市場競爭態勢、總經趨勢等等
目前的投資亮點 - 列出擴張計畫、以及如何獲取更多的客戶
商業模式 - 如何變現
團隊 - 你是誰、團隊角色、來自哪裡、有什麼成功的條件?照片和簡介都可以
總結 - 3~5 個精華重點(市場規模、產品、投資亮點等)
募資規劃 - 已經募集到的資金 / 現在計畫要募的資金 / 財務預測 / 產品路線圖
募資是一項必須且有時會非常痛苦的任務。大多的新創企業必須定期忍受這樣的痛苦。創業家的目標應該是要盡快的籌集資金,本指南希望能夠幫助創始人成功募集第一輪的資金。正常情況下,這個任務非常難,當完成任務之後,你會覺得你爬上了一座非常陡峭的山。但是,若把注意力轉到未來,你會發現這只是一座小丘陵,未來的路還遠著。所以是時候回去工作,並建立起你自己的公司了!
Startup 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 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新創 101 團隊翻譯經典創投知識文章 "A Guide to Seed Fundraising",本篇內容為該系列文章第二篇,將分享種子輪募資常見的融資方案和為企業估值以利募資順利進行,還沒看過上篇的可以點擊種子輪募資指南(上),該系列文章可作為新創團隊種子輪的募資指南,幫助新創團隊了解種子輪募資的大小事,想了解更多募資相關資訊,歡迎加入新創 101 生態圈,以下為正文。
創辦人必須了解風險融資的基礎概念。如果這個概念很簡單,可以只用一個段落來講解就好了,但不幸的事,跟多數法律事務一樣,是不可能的。下列是一些方法的彙整,如果有時間,你應該花時間去了解更多關於各種募資類型的細節和利弊,最重要的是需要注意這些交易的關鍵條款、優先權等。下面是更多關於這些募資方案的文章連結。
本篇文章簡述融資時,該選擇債券還是股票,不同情境對公司未來的影響。
本篇文章簡述常見融資工具,可轉債的基礎知識。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可轉債的一些隱藏條款和常見爭議。
本篇文章簡述美國矽谷知名創投兼孵化器 Y Combinator (YC) 推出「未來股權簡單協議」(Simple Agreement for Future Equity;簡稱 Safe)一種可轉債替代方案的基礎知識。
風險投資通常以「輪」的方式進行,傳統上有特定的順序跟名稱。首先是種子輪,再來是 A 輪、B 輪、C 輪、之後就是併購或上市。這些輪次都不是必要的,例如有些公司會直接從 A 輪開始(通常是股權輪)。大多數的種子輪投資,至少在矽谷,是透過可轉債或是一些簡單的未來股權協議,只有少數仍是以股權進行。
可轉債是投資人使用可轉換票據向公司提供貸款。這筆貸款會有本金(投資金額),利率(通常是 2% 左右的最低利率),以及到期日(必須償還本息的日子)。可轉債的目的是,當公司進行股權融資時,他可以轉換成股權。這些票據通常會有一個「上限」或是「目標估值」以及「折價」。上限和目標估值代表的是票據持有者將支付的最大估值,這可以讓可轉債投資人支付的每股價格比股權輪融資中的投資者低。而折價是指通過其中一輪估值的一個百分比來確定一個較低的有效估值。投資人將這些視為他們的種子輪轉換「溢價」。這兩個條款都是可以協商的,而大多投資人都願意延長票據的到期日,但可轉債在到期時需連本帶利的償還給投資人。
在國外知名創投 YC 的發展下,可轉債幾乎都被 SAFE 取代,它的作用類似於可轉債,但是沒有利率、期限、還款要求。條款只有簡單的金額、上限、折價。任何的可轉換證券都比未來股權簡單協議更複雜,尤其是發生在轉換條件啟動時。強烈鼓勵創業家閱讀 YC 網站上的未來股權簡單協議入門文章,有用幾個例子說明了當未來股權簡單協議轉換時會發生的情況,將可以很好的解釋可轉債和未來股權簡單協議在實務中如何運作。
股權融資代表你必須對自己的公司設定一個估值( 通常是用可轉債的上限作為公司的名義估值 ),從而設定每股價格,然後向投資者發行和出售公司的新股。這會比可轉債更複雜、耗時、又貴,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股權融資在前幾輪不受歡迎,且發行新股時總是要聘請律師。
為了理解發行新股時的狀況,這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你需要募集 1,000,000 美元,而公司融資前的估值為 5,000,000 美元。在外流通股數為 10,000,000 股。
那麼這些股票的估值方式為:
5,000,000 美元 / 10,0000,000 美元 = 50 美分 / 股, 因此你將賣出...
2,000,000 股,而這會讓募資完後的股票總數為...
10,000,000 + 2,000,000 = 12,000,000 股,因此投資後估值為...
0.5 美元 * 12,000,000 = 6,000,000 美元,稀釋的股份為...
2,000,000 / 12,000,000 = 16.7%,而非 20%!
當公司進行一輪股權融資時,你必須熟悉股權交易的幾個重要成分,包括股權激勵計劃、優先清算權、反稀釋權、及保護條款等。這些都是可以協商的,但通常需要在你已經與你的投資人對估值有共識了的情況下(下個段落會談論到)才可以協商。而對於種子輪融資來說,股權融資不常見,因此就不再多琢磨。
一間公司,有兩個創業家,他們耗時幾個月,開發出一套軟體,目前有幾千個用戶,那這間公司價值是多少? 沒有任何公式能給你一個答案,就算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數字,也都只是隨便說說。那麼,在與潛在的投資者交談時,如何去設定公司價值? 為什麼有些公司價值 2,000 萬美金,有些卻只值 400 萬?因為投資人相信這就是他們的價值,就是這麼簡單。因此,找到一個投資人來訂定價格,投資人對你的公司產生的興趣越大,公司價值就會跟著水漲船高。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要找到一個能告訴你公司價值的投資人還是有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自己選擇一個估值,通常是藉由查看可比對標的公司的估值。要記住的是,千萬不能做出過於樂觀的的估值。估值的目標是要找到一個讓稀釋比例是自己能接受的情況下也能募集到實現目標所需的資金,並讓投資人認為合理且具有足夠吸引力的估值,而不是找到最高的估值,因為高估值也不會增加成功的可能性。(種子輪的企業估值通常在 200 萬美元到 1,000 萬美元之間。)
本篇文章介紹新創企業募資常見的融資方案、金融工具、投資條件等,了解這些融資工具能幫助新創企業選擇適合的募資方式,下篇將介紹種子輪常見的投資人種類、怎麼談判與交易,還有所需的文件。
Startup 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 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新創 101 團隊翻譯經典創投知識文章 "A Guide to Seed Fundraising",本篇內容將分成上、中、下三篇系列文章,作為新創團隊種子輪的募資指南,幫助新創團隊了解種子輪募資的大小事,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加入新創 101 生態圈,以下為正文。
新創公司在營運初期需要購買設備器材、承租辦公室、人事費用,以及最重要的 - 成長。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都需要外部資金才能完成。
一間公司所募集的初始資金通常被稱為「種子」資金 (seed capital)。這篇指南就是提供創業家一些募集種子資金時,需要知道的事情,這對公司的起步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並不是一篇完整的指引,它只包含一些創業家所需的基本知識。
沒有創業資金,絕大多數的新創都無法順利存活。要讓一間新創企業成長至可獲利的狀態,所需要的資金大多遠遠超出創辦人自身以及其家人朋友 (3F) 的能力。新創公司在達到獲利階段前,往往需要不斷地消耗自己的資金以維持成長速度。
資金除了能夠讓新創企業能夠生存、發展,從任一層面來看,有大量的資金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競爭優勢,他可以讓企業雇用關鍵員工、做好公關、行銷、跟銷售。因此,大多數的新創都會想要募集資金。好消息是,確實有很多投資人願意提供資金給合適的新創公司。但壞消息是,募資的過程是非常殘酷的。往往會經歷一段漫長、艱鉅、複雜、且自我懷疑的日子。儘管如此,募資是所有新創企業跟創辦人都需要經歷的過程。那何時才是募資的好時機呢?
當創辦人能夠說服投資人,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團隊願景,同時這個機會確實存在且足夠龐大,那就能成功從投資人手上募到資金。所以當創辦人能夠講出說服人的故事,那就可以去募資了。
對於一些創辦人來說,有一個能夠說服人的故事以及聲譽,就足夠了。但對大多數人而言,需要一個點子、一個產品,以及一群消費者,也就是「投資亮點」。幸運的是,現今的軟體開發系統就是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以低成本建立和交付的產品。即使是硬體也可以快速地建立原型並進行測試。但光是這樣是不能夠有效說服投資人的,他們想看到的不只是一個能夠看到跟摸到的產品,而是有足夠的市場,且產品銷量真的在成長。
因此,創辦人應該要搞清楚市場機會在哪裡,客戶是誰,並確認自身的產品有符合客戶的需求且「使用的人口正在快速成長」,這時再進行募資。而「快速成長」的定義,需要看狀況。每個禮拜能有 10% 的用戶成長就是非常好了。若要募集資金,創辦人必須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那些不需要這些高成長數字就能說服投資人的創辦人們,恭喜他們。但對於其他人來說,要做的事就是多在產品跟客戶上下功夫。
理想中,為了避免需要再次募集資金,創辦人應該要籌集「能夠讓自己達到獲利能力」的資金。如果能夠做到這點,不僅未來能夠更容易募集到資金,而且在資金環境收緊的情況下,你也可以成功存活。相對的,某些類型的新創將會需要下一輪的募資,例如那些需要大規模資本支出的企業,他們的目標應該是盡可能募到更多資金,幫他們撐到下一個「可募資」的里程碑,通常是 12~18 個月後。
在選擇募資金額時,有幾個因素要考慮,包括這筆錢能夠幫助公司取得多少進展、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還有股權稀釋。若能夠在種子輪募資中僅稀釋 10% 的股份,是非常良好的情形。但大多數的情況需要至少 20% 的股權稀釋,而創辦人應該盡量避免超過 25% 的股權稀釋。在任何情況下,募集而來的資金都必須跟一個合理的成長計畫有相關。這個動作能夠幫你贏得信譽,以說服投資者,讓他覺得他投入的資金有成長的空間。通常會需要制定多個不同的計畫,以應對不同的募資金額。並仔細闡述公司的理念:無論有無順利募集到全額的資金,還是只有募集到部分,公司都會成功存活並成長,差別只在成長的速度快慢。
在設定種子輪募資金額時,其中一個方法是決定你想募集多少個月的公司營運成本。舉例來說,雇用一個工程師每月的成本為 1.5 萬美元。如果公司有 5 名工程師,你設定要募集 18 個月的營運成本,那麼大概需要 1.5萬 * 5 * 18 = 135 萬美元。如果還打算雇用其他職位的人呢?不用擔心,這只是個估計,對於任何的組合都可以有一定的準確度。如此一來就可以有個很好的答案。「要募集多少資金?」簡單來說,要募集N個月的資金( 通常是12~18個月 ),因此需要 X 美元,其中 X 通常在 50~150 萬美元之間。如上一段所述,創辦人應該要根據狀況給出多個不同的 N,以及 X 的範圍,根據可能的募資情況,給出不同的成長情況。
公司募集的資金總數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篇指南只關注到早期融資,通常是幾十萬美元到兩百萬美元不等。大多數的種子輪募資都在 60 萬美元左右,約新台幣 1000 萬,但隨著投資人對種子輪投資的興趣持續上升,過去幾年中,種子輪的募資金額在不斷的增加。
本篇文章介紹新創企業募資的目的、時間、金額大小等。絕大多數的新創,沒有外部資金幫助,都是無法存活的,然而投資人想的往往跟創辦人不一樣,他們需要知道市場機會在哪裡,創辦人須說出引人注目的產品、商業模式故事來吸引投資者,才能成功募得資金。下一篇將介紹融資方案、可以使用的金融工具、投資條件等。
Startup 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 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新創 101 團隊來跟大家分享投資人評估新創企業的 24 項關鍵指標,上集講完財務相關指標後,下集將介紹評估新創團隊產品市場常見指標,還沒看過上集的朋友可以點擊24項關鍵指標(上)。
新創企業常見的創業範圍如電商、APP、數位內容、平台服務等,常會有用戶相關數據、流量,了解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幫助投資人了解流量變現能力,有助於募資活動的進行,以下將介紹幾個常見指標。
DAU (Daily Active Users) 日活躍用戶
MAU (Monthly Active Users) 月活躍用戶
Number of logins 每月登入數
以上都是計算平台或軟體流量的指標,其中活躍用戶為真正的消費者,排除初次或一次使用者,代表平台或軟體的真正流量,要注意的是衡量「活躍用戶」應有明確的定義,以保證指標的可利用性。
Activation rate激活率
公式: 激活率 = 激活用戶數 / 成功安裝用戶數
Note:
激活代表著用戶成功安裝 APP 後,首次啟動該 APP,其中老用戶刪除後重新安裝或更新都不會再重新計算一次激活。
知道平台、APP 流量後,還要探究流量是否能成功變現?這才是投資人想知道的,產品市場背後是否有著龐大潛在市場規模?新創公司對自己提供的證據是否了解?短中長期的營運計畫是否合理?當投資者提出疑問時,新創團隊需要有能夠完整解釋邏輯的能力,來向投資人進行說明,以下介紹幾項相關指標。
MoM Growth Rate 月增率
月增率可用來了解公司的成長性,如台灣上市櫃企業皆於每月公布月營收資料與營收增長率,讓投資人了解公司營運狀況。然而新創企業有時候不見得有營收,則可因應公司產業特性提供其他觀測數據,如登入數、活躍用戶月增率等,讓投資人了解新創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未來發展性,同時表示產品受到市場親睞,除了月增率以外,也可以使用季增率 QoQ、年增率 YoY,若產業有明顯淡旺季,應使用年增率排除季節因子帶來的影響。
CMGR (Compounded Monthly Growth Rate) 每月複合增長率
公式: CMGR = (最新月資料 / 初始月資料) ^ (1/# of months)-1
相較於 MoM 簡單的代表公司成長性,投資人通常更在意 CMGR,它代表著一段期間內,每月的平均成長率。因為通常新創企業初期的營收、用戶數等資料成長波動性都很大,因此投資人時常利用複合增長率來評估某段時間的平均成長,不受劇烈的波動影響。除了CMGR 以外,也可以使用年複合成長率(CAGR)。
Monthly Churn Rate 月流失率
公式: 該月流失的客戶數 / 前一個月的總用戶數
月流失率為一重要指標,若企業月成長率持續提升,但流失率卻高於成長率,表示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有問題、質量或實用性不佳等,又或是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現,市場狀況改變。雖然月流失率易於計算,但缺點是無法了解流失的客戶類型,企業可與近期事件或競爭對手綜合分析,研究背後原因。
Retention 留存率
留存率表示一定期間內,繼續使用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客戶百分比。
通常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會高於留住既有客戶的成本,高留存率代表客戶重視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且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低留存率代表企業產品或服務存在漏洞,無論增加多少新客戶,都會不斷流失。因留住既有客戶的成本較低,提高留存率通常就能提升好幾倍的利潤。
Gross Churn Rate 毛流失率
Net Churn 淨流失率
公式:
毛流失率 = 當月 MRR 流失數 / 初始 MRR
淨流失率 = (當月 MRR 流失數 – 當月新增 MRR) / 初始 MRR
Note:
流失率代表訂閱費損失的比率,此損失可能來自取消訂閱或降級。
淨流失率為扣除因業務擴張而新增的 MRR,若為負值表示企業體質良好。
Burn Rate 資金消耗率
可為月度或年度,代表著企業「現金」消耗的快速程度。新創企業在成立初期往往需要燒錢來拓展業務,此為不得不經歷的過程,這時就要有「自由現金流」的概念,包括營運活動與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通常良性的燒錢企業,營收增加會伴隨著營業利益持續增加與投資支出逐步減少。而惡性的燒錢企業營收增加,但營業利率降低或投資支出增加,企業可能不斷投入現金發展業務,公司虧損越來越大。
TAM 整體潛在市場規模
TAM 代表一項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真正潛在可以達到的市場規模,除了 TAM 還有 SAM (服務可觸及市場) 與考慮到競爭、地區、銷售通路等其他市場因素的 SOM (可獲得服務市場)。讓投資人對新創產業規模大小能一目瞭然,快速抓住募資機會和眼球。
MRR Projection 每月經常性營收預測
預測 MRR 的成長與未來 MRR 有助於投資人了解公司未來成長的可能性,且該成長是穩定的,不受一次性服務或特殊合約影響,方便投資人清楚看見投資獲利可能。
本系列文章粗略介紹幾項常見評估新創的 24 項指標,不同指標適合不同的新創類型,建議新創企業挑選適合自己產業特性的關鍵指標,在準備募資個過程,了解未來營運計畫、產業發展性、市場規模等,並大量練習 Pitch、熟悉財務模型,本次募資中你願意稀釋多少股權,為公司訂出合理估值,說出引人注目的產品、商業模式故事來吸引投資者。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 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新創 101 團隊來跟大家分享投資人評估新創企業的 24 項關鍵指標,上集主要聚焦在企業財務相關指標,共 11 項;下集將聚焦在產品及市場相關指標,共 13 項。
那為什麼新創團隊要了解投資人怎麼評估新創呢?
因為大部分的新創企業都必須經歷找資金的過程,透過借貸、募資等內外部資金管道滿足企業成長需求,而大多數新創一開始都是虧損的狀態,需要有投資人的幫助,若想得到投資人的青睞,除了團隊優秀、產品技術良好與市場規模大外,影響投資決策的另一重大因素就是 – 估值,讓投資人了解企業價值有助於募資活動的進行,估值除了代表市場上投資者願意付出的價格外,也代表企業的價值、競爭優勢與未來成長的潛力。
以下我們將介紹適合評估新創企業的 24 項指標其中有關財務的 11 項,可根據不同的產業特性,自由選擇適用於該產業的評估指標。
投資者若想了解公司的價值,最先關注的就是營收,其中收入分為一次性及經常性,一次性收入如勞動服務或專業服務等,多是一次性的,較難擴充到規模化;經常性收入為銷售產品或提供軟體服務的收入,為公司較穩定的來源也較易規模化,評估新創營收來源觀察經常性收入,較不易失真或受不確定性影響,想了解經常性營收可觀察以下指標:
MRR (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 每月經常性營收
ARR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 年度經常性營收
ARPA (Average Revenue Per Account) 平均每客戶的每月(年)經常性營收
Note:
常有人們會將一個月的 MRR 乘上12來獲得年度經常收入,但此種作法可能忽略季節因素或將特定契約價值納入計算,錯估 ARR。
ARPA 針對個別客戶隨著時間每期增長是體質較佳的公司特性,表示公司有追加銷售或交叉銷售其他產品。
Gross Profit 毛利率
營收的金額大小與成長固然重要,但投資人更注重獲利能力,毛利等於銷貨收入減掉銷貨成本,毛利率是衡量公司獲利能力最常見、最佳的指標。
而毛利率因產業特性不同,不同產業間差異非常大,適合拿來與其他同業做比較,了解公司在同業間競爭優勢。
了解完企業營收、獲利等相關資料後,還可再深入探討與個別客戶簽訂合約的價值,分析新創企業初期的重要客戶,作為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受到市場驗證的證據。
TCV (Total Contract Value) 合約總價值
ACV (Annual Contract Value) 年合約價值
Note:
合約總價值,時間根據合約而不同,包含一次性收入及經常性收入。
ACV 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客戶規模大小、B2B、B2C)而不同,ACV 大小與成長,暗示產品較出色或為客戶提高較佳的附加價值,使得消費者願意支付相較於競爭對手更高的金額。
除了個別的合約價值,我們可以依據企業擁有的資料:平均購買金額 APV、平均購買頻率 APFR,算出顧客價值 CV,再乘上平均顧客壽命 ACL,算出顧客終身價值 LTV。它可視為一個顧客在特定期間花費在你商品或服務的總金額,幫助企業了解產品價值、顧客貢獻度,決定管銷成本該花費多少。
LTV (Lifetime Value) 顧客終生價值
公式: APV * APFR = CV CV * ACL = LTV
可用來與顧客取得成本(CAC)做比較,常見的方式為計算 LTV/CAC 比率,通常良好的基準比率為3倍,4倍為極好的商業模式,5倍代表公司可能快速成長,但也有可能是行銷、管理費用投入不夠,須考量實際情形綜合考慮,除此之外 LTV/CAC 的結果可能因產品提升或競爭廠商進入市場導致客戶流失等種種因素改變,須動態修正,保障該指標效果。
CAC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顧客取得成本
CAC 代表獲得新客戶所需的大致總成本,企業可與 LTV 做比較來決定花多少錢投入行銷,評估行銷活動的成本效益。
除了上述這些資訊外,新創企業常常在成長階段高估本身財報或犯一些常見錯誤,如誤認收入、耗費太多行銷成本、顧客太集中等,以下介紹一些常見指標,幫助企業了解自己。
Deferred Revenue 預收收入
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能一次收取到整年或多期期間的收入,而預收收入代表公司預先收取而產品/服務未實現的部分,不能認列為當期已實現收入。
Billings 帳單金額
帳單金額為實際向客戶收取的金額,代表這季的收入加上上季到這季的預收收入,BILLINGS 減掉當期已實現的部分即為 Deferred Revenue。
Concentration Risk 集中度風險
最大客戶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比例過高可能因為客戶產品大賣,使得企業營收爆發性增長,但也代表企業抗風險能力較低,如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若客戶行為模式轉變,如轉單、破產、競爭力下降等風險發生,都會造成企業偌大損失,以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絕對是壞處大於好處。
本篇文章粗略介紹常見評估新創的 11 項財務相關的指標,下篇將介紹另外 13 個有關於產品及市場的評價指標,要注意的是不同指標適合不同的新創類型,建議新創企業挑選適合自己產業特性的關鍵指標,在準備募資個過程,了解未來營運計畫、產業發展性、市場規模等,並大量練習 Pitch、熟悉財務模型,本次募資中你願意稀釋多少股權,為公司訂出合理估值,說出引人注目的產品、商業模式故事來吸引投資者。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 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