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動向˙創業資源

海外募資平台模式首度進台灣!新創101 協助第一網站(飛比價格)募資近億元

新創圈近日又傳募資佳績,第一網站公司(Firstweb Limited)(旗下業務包含購物搜尋引擎「Feebee飛比價格」、精準購物廣告「Feebee Shopping AdsNetwork」及「Sitemaji聯播網」等服務)透過新創101生態圈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的募資。根據新創調研機構StartupBlink《2022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台灣新創圈成長快速,在100個國家中排名躋身Top25,為台灣近年獲得最好的名次。然而台灣新創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的同時,數據卻也顯示台灣新創投資件數有下降之勢,僅有1%的募資成功率也顯示台灣新創在發展上的助力不足。 台灣第一個線上新創募資媒合平台,助第一網站公司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募資 線上新創募資媒合平台的商業模式過去已在歐洲具有成功案例,而新創101則為台灣第一個以此商模經營的平台,以自由開放的募資媒合輔以投資人經驗的協助,打破現有募資媒合平台的封閉式運作,建立線上新創資金媒合方式,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台灣也獲得許多新創團隊、知名企業與創投支持。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表示:「從過去投資經驗與觀察現今的市場趨勢,我們看到台灣許多新創仍難以募資成功,影響台灣新創生態圈的發展,因此新創101生態圈透過華陽創投集團過去早期投資的經驗,以投資人角度出發,協助新創為順利進行募資做準備,同時為投資人找出適合的投資機會。」 新創101目前有超過700位投資人與1,500個新創團隊活躍於平台,也有超過20個新創團隊接受輔導,已促進超過80家新創開啟與投資人的交流和超過2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及新創與上市櫃企業的策略合作,近期更協助第一網站成功與資本市場對接,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的募資,加速其服務開發與海外市場拓展。 👉🏻2023全面啟動 新創101生態圈👈🏻 具有超過20年早期投資經驗的華陽創投集團董事長王韋中表示: 華陽創投集團希望透過建立新創101生態圈,打造台灣第一個結合精準專業服務與開放自由募資媒合的平台(Startup101 /新創101),協助精準媒合新創及投資人。 新創101目前有超過700位投資人與1,500個新創團隊活躍於平台,也有超過20個新創團隊接受輔導,已促進超過80家新創開啟與投資人的交流和超過20億新台幣的投資金額及新創與上市櫃企業的策略合作,近期更協助第一網站成功與資本市場對接,完成A輪近億元新台幣的募資,加速其服務開發與海外市場拓展。 【圖說:目前已有近2,500個新創團隊與投資人活躍於新創101生態圈,過去一年投資人增長近一倍,新創團隊增長也超過50%】 結合精準媒合服務、自由開放的交流及國際資源,新創101生態圈提升新創募資勝率 在現行新創加速器多藉由篩選機制進行線下資金媒合的制度下,許多未被選中的新創與投資人難以參與,無法最大化資金媒合的選擇和媒合成功的機會。而在新創101平台上,新創和投資人可以查閱其他參與者資料,更可主動聯繫以獲得更多資訊與媒合機會,創造新創與投資人資金媒合的環境。此外,新創101生態圈也具有新創加速及CVC投資顧問服務,運用過去華陽創投集團的投資經驗與財務專家角色,以投資人的角度出發為新創進行募資準備,協助新創在財務及營運策略上的提升,進而提升新創募資勝率;同時也針對投資人關注的領域,找出具有潛力的新創項目,並於每月進行特定領域的新創與專業投資人配對,透過精準配對,更有效地促成募資成功。 【圖說:新創101生態圈運用過去投資經驗與財務專家的角色,協助新創滿足投資人所需資訊】 新創101生態圈擁有龐大及多元的投資人網路,國際資源遍佈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與投資人建立密切交流,合作夥伴包含香港的香港科技園(HKSTP)、新加坡的EduSpaze等機構,提供台灣新創海內外發展與國際籌資機會。新創101生態圈已計劃今年帶領6家早期新創團隊前往日本,與前20大上市櫃企業和創投進行交流及媒合,透過完整的加速計畫為新創對接海外投資人。未來新創101生態圈將持續運用豐富的早期投資經驗協助新創與投資人進行資金媒合,引進更多海外投資人,帶領台灣新創前往海外與國際交流,成為台灣新創與國際接軌的橋樑,提供資金資源,加速擴大台灣新創生態圈的發展。 關於新創101生態圈 新創101生態圈提供新創團隊與投資人一個公開透明的資訊交流及募資媒合平台(Startup 101 /新創101),消弭市場資訊不對稱,有助促進新創資金媒合,加速擴大台灣新創發展。新創及投資人可在新創101平台上查詢公開資訊並自由交流,增加交流及募資機會;同時投資人也可以透過使用專業投資顧問服務以更快速精準的找到潛在投資標的。除了募資媒合平台,新創101更致力於網羅與提供新創所需之海內外資源,構築「新創101生態圈」,使新創環境更加活絡,加速資金的流動,讓募資者及投資者達到雙贏。 點我加入新創101生態圈 歡迎聯繫我們,將由專人為您安排: 【華陽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tartup 101】 電話:02-7718-6088 信箱:info@startup101.biz 服務時間:每週一至週五 上午10:00-下午06:00 (GMT+8)
TTA 辦公環境
創投動向

科技部聯手華陽創投打造最新型加速器 Startup101 ,助新創走進國際!

華陽創投集團深耕新創投資圈 30 年,2022 年推出 Startup 101 加速器計劃,獲科技部 TTA (Taiwan Tech Arena) 肯定為國際加速器,成為台灣首家財務型新創加速器。Startup 101 以創投角度出發,透過深厚的專業財務知識與背景、資金支持、投資人鏈結等資源,深化潛力新創團隊在資本市場的能量。華陽期待透過 Startup 101 國際加速器的機制輔導團隊,讓新創在加速期中快速成長策略思維,協助新創蛻變為「國際級新創」。 華陽創投董事長王韋中表示,為保有台灣長期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更重視扶持早期新創,華陽致力為新創圈打造更健康的棲息地,培育更多具成長潛力的新創事業或早期企業。Startup 101 加速器將提供給新創最有感的協助,除了資金的支持配合深度陪跑輔導,更將確保新創能獲得最全面的培育資源。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左二)與各部會長官來訪,與 Startup 101 執行長呂緗柔(右一)對談 新創團隊在入選 Startup 101 國際加速器(https://startup101.biz/accelerator-program)後,培訓期間將有業師一對一輔導、專屬的財務與商業培訓課程、TTA 工作與會議空間、引薦商業合作夥伴與媒合投資人等資源。有別於國內其他加速器,Startup 101 最大的特色是專業投資經理將手把手協助新創團隊,建立財務模型、調整營運經營策略;團隊更可擁有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使用額度與技術產品諮詢;最後將於 Demoday 選出優秀的新創團隊,華陽創投集團將挑選 1-3 家團隊進行 500 萬以上的投資挹注。(延伸閱讀:華陽創投聚焦 5G、AI 新創,助台灣隱藏獨角獸大放異彩) 鏈結台灣新創國際資源以及打造出最合適的培育環境,一直都是華陽創投持續努力的目標, Startup 101 將會陪伴新創走過未知且難解題目的創業旅程,一路過關斬將持續推進,協助新創快速面向國際市場,讓台灣具有獨角獸潛力的新創在世界被看到。 Startup 101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Startup 101 臉書和訂閱Startup101 電子報!
Startup101 新創募資媒合平台 X 雲市集
創投動向

Startup101 獲經濟部「雲市集」肯定! 助新創與投資人媒合,見證夢想啟航!

華陽創投旗下新創募資投資媒合平台 Startup 101,獲選為經濟部「台灣雲市集(TCloud)」認證廠商,與政府一同推動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Startup 101 加速新創企業與投資人媒合,將新創公司創新的技術或商業模式彙整於平台,投資人可以迅速暸解各家新創公司的優點及營運模式,而新創也可以透過平台主動出擊與投資人聯繫。 自 2020年起,全球受疫情影響,疫情加速消費行為的改變,舊有的營運模式受到挑戰,數位轉型是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要關鍵。因應疫情對產業的影響,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出「臺灣雲市集」補助計畫(https://www.tcloud.gov.tw),整合臺灣市場上各類雲端服務以及數位工具,並提供數位點數補助機制,降低中小企業採購雲端解決方案之成本,鼓勵中小微型企業善用數位科技創新發展商業模式。業者凡是導入台灣雲市集認證廠商之數位工具,最高可獲得3萬元政府補助! Startup 101 上線不到一年,已擁有超過1000 家新創企業會員、500 位天使投資人,並促成新創企業獲得創投資金挹注交易 6 筆,而新創最高獲投金額高達 8,000 萬!展望 2022 年,Startup 101 將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被投資人看見,協助加速更多科技創新創業成功,並為新創團隊打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Startup 101 x 臺灣雲市集 專屬優惠方案 原價 NT$24,000,在雲市集購買則可以使用超優惠價格 NT$8,900! 只要兩步驟,立即以限定優惠價格購入黃金會員! 步驟一:選用「工商憑證」或「負責人手機認證」註冊加入臺灣雲市集會員 步驟二:在臺灣雲市集選購 Startup101投資人媒合平台 方案 我是否符合補助資格? 只要公司符合「中小企業認定標準」- 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一億元以下或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之本國事業,皆可以加入臺灣雲市集會員,領取政府補助金,並於臺灣雲市集上購買您需要的雲端解決方案,詳細請見補助對象介紹。 更多資訊請參考:常見Q&A、如何申請工商憑證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info@startup101.biz Startup 101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Startup 101 臉書和訂閱Startup101 電子報!
新創故事˙產業趨勢 2023-09-25
【新創故事】「站在醫療人員的角度,解決他們的痛點」 ——安德斯醫學科技團隊創業專訪

2023年 6 月時,安德斯醫學科技正式登記,成為一間新創的醫材公司。其實他們是來自台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手握多項專利與技術。雖是新創公司,但早在SARS時期,便開始著手長達十七年的發想與籌備。

 

「終於!安德斯誕生了!」安德斯醫學科技行銷長洪如郁 Ruby 表示,「看到我們團隊的公司能夠被 google 到,很振奮也很欣慰。」

 

談起安德斯醫學的創立起源,兩位共同創辦人之一的陳廷軒表示最早可追溯至 2003年 的SARS 時期。疫情爆發期間人心惶惶,盡心救治患者的醫療人員也身處危險之中。其中,麻醉科醫師幫 SARS 病人插管時,都有高機率感染的風險。另外,重複使用內視鏡前,需要由專業人員進行消毒,程序多達 100 個步驟。實務上,如果時間不足、人員基礎不足,或是整個過程上有任何的疏漏環節,都很容易引發感染。面對這樣的風險,僅供單次使用的「拋棄式內視鏡」想法便誕生了。

 

以這個發想為基礎,各種計畫陸續延伸展開研究。一次機緣巧合下,兩位創辦人林至芃醫師與陳廷軒透過一位共同的好朋友認識了。「我們兩個剛開始其實不是很熟。」陳廷軒笑道,「雖然是在同一個 project 裡面,但一直都不是同一個 team,沒有討論、合作的機會。」直到兩位共同好朋友離世,為了讓計畫可以持續完成,讓兩人終於有了交集,也是因為此合作計畫,開啟兩人合作的契機,透過兩人臨床與工程的搭配,獲得了許多國科會與經濟部的計畫支持,開展了許多創新產品的研發,建立了相關專利技術,這些都是造就今天安德斯醫學的能量。

 


(圖左:陳廷軒 共同創辦人,圖右:林至芃,共同創辦人/台大醫院主治醫師、麻醉部疼痛科主任 / 安德斯 提供)

臨床面,林至芃醫師除了是疼痛醫學會的前理事長與多個醫學會的重要成員外;在麻醉、重症、疼痛三專科,始終站在醫療最前線,能直接觀察到臨床的「Unmet Need(未滿足需求)」。陳廷軒則擁有工程背景,在醫療產業法人單位從業十六年,除了有許多醫療產品研發經驗之外,更具備法規人員背景,近五年則透過法人單位輔導過許多醫療新創,也因為輔導過許多團隊,因緣際會下邀請到團隊的另一位夥伴洪如郁 Ruby。Ruby 過去是陳廷軒輔導的醫療新創團隊成員,被兩人的理念所吸引,最後決定加入安德斯的團隊,一同努力。結合林醫師的臨床經驗與陳廷軒的工程技術,安德斯醫學能第一線觀察醫師的需求與痛點,並尋找對應之解決方案。

 

然透過 16 年來與醫師合作的經驗,陳廷軒也觀察到,臨床醫師有滿滿的想法來改善醫療現場,卻苦無將其需求規格化量化,甚至轉化成一個產品,與工程師的對話常常無法有效傳達。

 

歸納結論是「工程師與醫師的對話模式和頻率是不同的。」要如何在對的頻率下討論很重要。

 

陳廷軒坦言,要了解醫師的頻率,合作的頭幾年,都需要跟著醫師,從手術的臨床現場,找出醫師闡述的問題,「慢慢能了解到醫師真正的需求,將其想法付諸實踐,但也會務實的溝通,哪些是有困難的,是否可以轉個方向用不同的解決方法。」久而久之,當醫師認同了自己的專業度後,就會很願意從單純提出問題之外,變成聆聽建議,進一步就是互相討論,最後就是會被當成「自己人」,有問題有需求都會互相討論。

 

「因為他們覺得我可以幫他解決到問題。」陳廷軒笑著表示。

 

回頭討論安德斯的產品, 近幾年,因為半導體製程的飛速發展,原先使用於手機鏡頭之 CMOS Sensor(影像感測器),不管是價格(降低)或是解析度(提升)都有很大躍進。因此安德斯醫學已預見這樣的趨勢,早年開發的許多產品,嘗試將 CMOS Sensor 用於不同產品中,創造出不同的新內視鏡產品,透過提供低成本的完整影像與光學的清晰設計,面對不同的臨床需求,發展出全影像的產品時代。而這些數位化影像,可以無線傳入螢幕、手機、VR 平台等各介面,透過導入自身設計的「智慧醫療站」,可以符合各科室的需求。

 

除了設計出更低成本的拋棄式內視鏡,安德斯還嘗試將其「輕量化」。林醫師的夫人是台大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一次偶然,她發覺原有的內視鏡規格太大,無法進入新生兒的氣管,看不到內部組織,而且插管換管非常麻煩與危險。,尤其臺灣每年約有 13 萬名新生兒出生,其中約有 10% 為早產兒,多有插管需求。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林醫師嘗試將內視鏡的鏡頭做得更小,並透過專利的插拔架構,可以當成導引通條又具備影像,設計出適合新生兒之內視鏡。

 

擁有多達 20 位以上醫師的驗證好評,安德斯醫學科技與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及亞東醫院等大型醫院皆有合作。伴隨強大的醫界KOL專業陣容, 安德斯不是只有單純將醫師的需求轉換成prototype(產品原型),反而是跟醫師更密切地合作,確保最終開發出的產品能真的符合醫師的使用需求。作為最貼近使用者、最了解使用者需求的人,他們在第一線理解醫師所需,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產品。

 

 

( 新型內視鏡影像導引氣切手術套組 / 安德斯 提供)

 

 

以下為安德斯醫學科技專訪之摘要:

 

問:團隊成員是如何相遇的?決定創業的契機?

 

安德斯其實是一個學研團隊,我們是台大醫學院的,在今年 6 月底正式登記成立了新創公司。以我們現在的團隊來說,一開始是林醫師與廷軒,兩人合作了約七、八年,有臨床也有技術,可以確切地找出針對需求的解決方案。Ruby 原本是在另一個廷軒曾經輔導過的新創團隊中認識,透過一次契機,團隊積極地闡述理念,最後多所評估她才決定一起加入安德斯一起打拼。這其實有點像《三國志》裡的心境,一路上都是在找適合的人去搭配,希望未來可以成功。所以實際上,我們團隊目前的幾個主要成員都不是 interview(面試)進來的,而是都已經認識了一段時間,才能找到現在最適合我們的成員。團隊都是在這個產業深耕很多年的人,看到了需求,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甚至,這個需求我們也剛好都是使用者,所以我們就聚在一起做這件事情。

 

然而有了產品目標,團隊的大家也認同理念陸續到位,最後推動這個公司成立的契機就是經濟部的「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在計畫中解決了資金問題,也是透過這計畫認識了華陽新創,逐步建置募資、商業模式等基礎。



問:安德斯的「新創」與一般新創的不同在於?

 

說實在,我們現在常看到的早期新創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像我們這種快 40 歲還出來做新創的真的比較少。所以其實對我們來說、對醫療產業來說,我們的信心來源於,我們除了有技術之外,還可以比其他新創少走很多冤枉路。原因是產品開發前面可能犯的一些錯,或是我們經歷過,亦或是我們在輔導別人的團隊時都看過。所以我們會很清楚知道,在哪個階段,我們會需要做什麼樣的事,哪些事情要提早準備,減少犯錯,這是我們的強項。

 

技術方面,由於多年來臨床的實務經驗,我們非常在乎醫師所面臨的問題。我們不是只有單純把醫師的需求轉換成 prototype 而已,而是跟醫師更深入地合作。我們開發產品的目的是為了要讓醫師合用,因此在開發路徑上會一直做一些可用性評估。比如說,我們會去跟不同的醫師確認像是握把方向、按鈕的位置等等的細節,確保最終產品是真的符合使用需求的,這也是團隊裡有臨床醫師及資源的好處。也因為這樣,醫師都會把我們當成自己人,因為我們能真正地幫助他們解決到問題

 

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下,我們的醫界 KOL 陣容非常堅強,獲得許多醫師的支持與推薦。我們與台大醫院麻醉科、外科、耳鼻喉科、新生兒科有合作,長庚、亞東等醫學中心的體系也都有在合作。可以說,醫師自己出來創業,作為最靠近使用者、最了解使用者需求的人,就可以直接在第一線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他們真的需要的產品。

 

問:創業過程中印象深刻的瓶頸?如何克服?

 

對我們來說,尤其是醫療新創,最大的瓶頸應該就是資金。為了讓一個產品能往後繼續發展,資金是很大的需求,這對許多新創公司也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尤其在團隊組成初期,我們曾經獲得投資機會,經過半年的投資評估已到最後階段,卻因為投資公司的政策改變。當時團隊面臨到的除了精神上的打擊,還有現實面的資金斷層。在很拮据的情況下,需要想辦法來補上資金缺口。除了創辦人自掏腰包維持團隊,也積極申請政府計畫。搭配政府這幾年對新創公司的補助政策,我們努力申請不同的計畫、運用各種資源來度過這個空窗期,用最小的營運方式維持團隊的發展。

 

另外,團隊成員具有多年醫材產品開發與研發製造經驗,並擁有微小精密製程技術以及專利機構設計,同時具備美國的 FDA 和 tFDA 的取證經驗,我們也積極地向創投募集資金。目前已獲得華陽創投集團旗下加速器 STARTUP101 的指導,並積極參與國內外展會,致力成為全球拋棄式內視鏡的先驅,不斷推廣更好的創新醫療至全世界。

 

問:與 STARTUP101 合作時,獲得的益處?

 

作為一個學研團隊,我們的狀況可能和一般新創團隊不太一樣。我們要怎麼從學研團隊,認知到股權架構、財務預測、怎麼算估值、組織架構、跟投資人對話等等,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從學校做專利或技術轉移等。我們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 STARTUP101,他們對於新創的掌握度很高,也了解到我們的需求,後續就談成了一個輔導計畫,幫助我們怎麼去理解、組織整個概念。

 

STARTUP101 給予我們最大的幫助是有一個專屬的窗口,可以為我們提供量身定做的建議。事實上,我們也有與其他上市櫃公司及加速器洽談過許多次,相比其他加速器,我們認為 STARTUP101 最大的不同是能給予更加深入的輔導與建議。更特別的是,他們並不是直接給你一個架構,讓你去硬吞,反而更像是陪伴我們成長——根據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協助。比如說,目前我需要的是怎麼跟投資人對話,等到了下一個階段,我們則需要針對組織架構或是股權的協助。對我們來說,這樣一個對不同階段需求客製化的窗口,幫助是最大的。

 

早期我們接觸到的加速器偏向採用制式的課程或是單點輔導的方式提供協助,或是向投資人做制式化曝光。對我們來說,這更像是參與了一個過程,卻不一定能實質得到一些成果。這可能與我們的經歷有關,因為我們對於新創的路程都已經有一定的概念,但卻非常缺乏真正面對投資人的細節及經驗,因此也需要更精準的建議與輔導。

 

另外,有時候單點加入一個平台,可能會讓我們有接觸到某一些投資人的機會,但是對於想精準地找到適合我們的投資人,並符合後續發展策略方向的話,這也是 STARTUP101 能為我們帶來的益處之一。他們本身有豐富的投資人資源,能為我們提供最適合的投資人。舉例來說,我們之前曾經參加過 STARTUP101 舉辦的 Weekly Pitch。以往我們參與過的 Weekly Pitch,通常是將屬性、類別相同的新創分為一組,也時常看到重複的投資人。STARTUP101 舉辦的則不同,我們遇到的是真正有能力評估醫療或生技相關新創的投資人,他能夠立即問出一些產業相關的問題。甚至在最後,STARTUP101 也會安排一個環節,能讓我們自由地和投資人互動。所以對團隊來說,我們不會只是今天來募資簡報完,就離開了,而是會後還能繼續有更多的互動。這樣的調整與設計是很貼心的,也是真的對新創團隊很有幫助的。

 


( 圖左:STARTUP101 執行長呂緗柔,圖中、右:安德斯醫學科技創辦人 / 安德斯 提供)

問:作為創業路上的一員,給其他創業新鮮人的一些建議?

 

在選擇加速器或平台時,我們覺得「深入」對於一個新創團隊是很重要的。每個團隊的需求不同,如果能找到關鍵需求去做深入輔導,會有更大的效益。

 

當然,這也會因為新創的背景經歷差異而有所不同。如我們先前提到的,我們需要的是各個階段的精準輔導。然而,對於部分剛起步的創業者而言,他們可能會認為直接一對一太有壓力,所以會選擇先去參加課程及媒合會,了解一下整個進程、情境。等到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的就會是更精準的內容。


另外,我們認為早期團隊對於經營權或股權設計的部分非常重要,這也是 STARTUP101 有特別提醒我們的部分。早期沒有把架構做好,一開始大家可能會覺得沒有關係,但其實後續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比如說,要開放多少股權給投資,或是要預留團隊的技術股權,這些無形的投入成本,我們都必須要記錄,而不是說投多少就是多少股權。

/

採訪:黃郁萱 Yvonne

撰文:邱子芸 Melody

/

 

STARTUP101 是臺灣新創募資媒合最快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9-25
2023-09-21
【新創故事】「我們相信我們做的事情,對產業是有幫助的。」 ——博世科智能團隊創業專訪

博世科智能 Blutech,成立於 2015 年,採用獨家專有無線技術 NeVerLoSs® LoRa 和無線儀電傳輸系統(WSDMS),協助客戶管理工業儀表監控與耗電分析,為工業物聯網的轉型提供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自去年7月推出標準化無線解決方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已成功拿下近 30 家簽約大客戶。

 

手握獨家技術,博世科以「快速安裝」、「遠距離數據傳輸覆蓋」等優勢,先後協助遠東、新光紡織、中鋼等企業了解機台耗能、協助工廠省電,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透過 LoRa 的技術特性,博世科能夠排除無線通訊時的障礙。相對於一般大約耗時數月至半年的的部署,博世科僅需一天即可安裝完成,讓客戶快速上線。而在理想的空曠環境下,也能達到近10公里的數據傳輸覆蓋。

 

擁有今日的成績,是博世科團隊努力打造、揮灑汗水的結果。而正是16年前的幾次因緣際會,讓博世科團隊的成員聚集,開創了博世科的歷史。

 

2007年,博世科創辦人陳文峰 Deral 拜讀了比爾・蓋茲著作的《數位神經系統-與思想等快的明日世界》(”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Bill Gates)。書中描繪了萬物連環的狀況,講述人們身邊的所有東西,包含機器、設備等,都是一個虛擬的神經網路。

 

這讓 Deral 產生了一個發想,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以透過手機或面對面達到,但如果是機器與人呢?」

 

當時,機器與人之間的溝通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尚未有人探索。2015年,Deral 離開了先前任職的半導體公司。也正是此時,透過一位長輩的引薦,他偶然認識了後來一同開創博世科的夥伴——郭翰 Han Kuo。

 

「很多沒有辦法理解的機緣,讓我們相遇,然後一拍即合。」博世科創辦人 Deral 笑道,「我想博世科的團隊背景應該是新創裡最奇妙的一個故事。」

 

在這奇妙的緣分下,一群八竿子打不著、原先完全不認識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一同創立了博世科。由最初的客戶——遠東啟發,博世科開始專注於工業與智慧製造。期間,他們觀察到許多工業、製造業其實並不是不想轉型,反而是沒辦法去執行。究其原因為,缺乏數據。工廠的環境十分複雜,想要在其中多鋪一條傳輸數據的線,都會造成無法預估的高風險成本。面對工廠的困境,博世科的任務便是要排除「線」存在的必要性,遠端、無線去蒐集設備數據。

 

 

期間,博世科也經歷許多瓶頸,資金斷鏈、疫情無法實地場域驗證等,中間也曾想過要把團隊解散。即使如此,他們依舊堅持核心價值,並藉著疫情的期間沉靜下來,思考如何標準化解決方案,兩年後一鳴驚人。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做的事情,對產業是有幫助的。」

 

博世科期望能發揮自身的產業影響力,藉由科技,協助工業及製造業解決碳排的相關問題。正如創辦人 Deral 所言,「解決碳排,不是只有對我們的客戶,對整個臺灣,甚至整個地球,都有實質上的幫助。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圖 博世科智能入選 Wistron 加速器第二屆唯一 ESG 成員 / 博士科 提供)

 

 

以下為 博世科智能 專訪之摘要:

 

問:決定要開始做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的契機?

 

我們在做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工廠「無線」取得數據。

 

成立博世科初期,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客戶,就是遠東。當時遠東先進的廠長向我們提出,希望能幫忙做工廠的電網和能源管理。其實那時候,我們對這件事情非常非常地陌生,也不太了解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在意什麼地方。經過了很多年的摸索之後才發覺,當時他們的著眼點其實有兩個。首先,他們希望能藉由數據的採集,來提升整個工廠的運作效率,這也是所謂「工業 4.0」的雛形。第二,他們很早就已經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CSR)」,規劃減碳。

 

實際上,當時遠東的想法已經領先我們很多年,我們是和他們合作後才慢慢了解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期間,我們當然也有嘗試其他產品的想法,但最終我們還是回歸到工業跟智慧製造這一塊。

 

「工業 4.0」這個概念已經提出很久了,但許多企業仍無法實行。實際上,我們觀察到有許多工業、製造業並不是不想轉型,反而是沒辦法轉。他們知道要採集數據、要數據分析,未來要導入 AI(人工智慧)、要做智能化。但是做這些事情的前提條件,是你必須要有足夠的數據,你才有辦法去執行。

 

工廠中會有非常多的電表(meter)和傳感器(sensor)等偵測儀器,其中有許多是採用傳統指針式的電表。這類電表並沒有所謂的介面、沒有傳輸數據的媒介,如果沒接線或是用無線的手段傳輸數據,就必須要透過人工抄錶的方式來記錄。

 

然而,工廠裡面的環境非常複雜且幅員廣大,很多地方可能非常分散,造成往往裝了很多偵測儀器,但數據其實是沒有採集回來的。這是因為,工廠沒辦法預期為了把數據採集回來,拉條傳輸線會造成多高的風險成本。

 

這個風險主要來自於鋪線的成本。首先,工廠可能很早期就已經蓋好了,當時如果沒做好規劃的話,線路是很凌亂的,環境也很雜亂,東西都很分散。第二,工廠在做數據盤查時,一定會有疏漏的地方。如果今天佈線工程做完,結果發現有遺漏的地方,為了要把那一點的數據拉回來,他可能需要再花一倍以上的成本。

 

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那條線拿掉,遠端、無線去蒐集這些設備的數據。不管你有沒有裝數位的表,我都可以幫你將前端的數據用無線的方式遠距離採集,傳回中控室。同時,我們會提供我們自行開發的 SaaS,包含 iEMS能源管理協助客戶建立 ISO50001 規範,EnPI 讓客戶可以自動採集並產生能源績效指標報告,與未來符合14064、14067溫盤與碳足跡之需求,讓客戶可以直接透過建好的數據庫分析效能、效率等。這個解決方案也是我們現階段在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做法。

 

近期,我們也利用無線技術幫助了不少工廠,解決能源局強力執行的空壓機冰水主機能源申報。成熟的系統與快速的佈建,是工廠選擇博世科的主因。

 

(圖 博世科團隊從原本 10 人在今年成長到 30 多人 / 博士科 提供)

 

問:創業過程中印象深刻的瓶頸?如何克服?

 

COVID-19 的那段時間,對我們的營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的產品需要很多的實地勘查、驗證,但當時客戶都不讓我們去拜訪,我們也沒辦法去客戶那邊做場域驗證。那段時間,我們基本上是盡量把公司開支做最大程度的縮減,也嘗試沉靜下來,思考新的標準化解決方案。後來特地邀請林再利先生,我們早期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前大聯大海外事業處 CEO 擔任公司董事長,除了借助他多年的管理實務經驗外,也讓團隊的分工更精準,運作更有效率,林再利先生的首肯加入,大大的扶了當時搖搖欲墜的我們一把,他的經驗對於團隊幫助很大。

 

事實上,在與遠東合作時,我們發現我們的產品有很多設計都是依據遠東的需求、要求去做的,還沒有辦法規模化。所以,我們剛好利用疫情那段時間,整個團隊靜下來去討論怎麼把東西標準化。我們大概花了兩年去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直到去年 7 月份才正式發表我們的產品。這兩年我們也感到很焦慮,因為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市場會怎麼變化,只是認為這件事會有幫助,憑藉這個信念努力下去的。剛好去年和今年搭上了兩個很重要的議題,一個是臺灣的能源政策「廢核」,另一個就是 CBAM「碳排」。這些議題讓我們的客戶產生非常大的焦慮,因為大家知道自己到時候會沒有電。而且他們很多實際上也都有被要求,要提交所謂的碳盤查報告。所以這也剛好讓我們搭上了順風車,這一年也接觸了許多大客戶,這個進展對我們團隊是還滿振奮的。

 

問:在今年或未來,博世科下一步的計畫是什麼?

 

在今年剛結束的 pre-A 輪中,我們主要是拓展臺灣市場,並對我們的商業模式進行驗證。我們想知道,我們產品的定價是不是正確的,能不能確保公司有足夠的毛利率去製成產品,這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坦白講,博世科的產品在市場上算是一個中高價位的產品,他並不便宜,而且我們還漲價了。在這麼不便宜又漲價的情況下,客戶是不是還能夠接受。這究竟是不是一個剛性需求,還是他只是一個假性需求,這個很重要。目前來說,我們已經確定他是一個剛性需求,所以客戶已經不在意你比別人貴多少,他們只在乎能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而因為這個商業模式已經驗證成功了,所以我們就要積極的往海外去擴展。預計在今年的下半年,就會進入東南亞市場。順帶一提,我們7月份已經正式 kick off A輪的募資計畫,為東南亞的市場去做準備。

 

問:與 STARTUP101 合作時,獲得的益處?

 

我們透過 STARTUP101 找到了許多對接的投資機構和單位,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曝光,包含參加 weekly pitch 等,得到相當不錯的迴響。這件事情也讓我們得到了目前策略型投資人的關注,讓我們能快速地獲得募資。除了募資方面的協助,平台也會給予一些實質上的建議,包含修正 pitch deck,或是商業模式要進場的過程中,也會依據產業觀察,給予相對應的建議。STARTUP101 並不是單純的一個加速器或媒合平台,更多的是能夠給予我們很多不同的思考邏輯與方向,這個對我們來說幫助是很大的。

 

舉例來說,當時我們在整個募資的計畫中,其實並沒有打算要那麼快做規模化。當時我們接觸 STARTUP101 之後,他們給我們新創團隊一個還滿重要的意見,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要加大資源去擴展我們的市佔率。為了擴展市占率,我必須增加更多人手,這就跟營運成本有絕對關係。這也代表我們在獲利條件上,可能會跟當初想的有一點落差。我們從他們的角度也得知,實際上創投著眼的是,你未來十年會長多大,而不是你今年會不會賺錢。這件事情也讓我們團隊有一些想法上的改變,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今年就決定要擴大我們整個營運的架構。我想這是很多創業者會面臨的迷思,因為天使投資人跟創投機構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另外,實地訪查對於很多投資機構都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因為你必須要去了解整個團隊目前的核心成員、商業模式、產品、技術等等。STARTUP101 已經做了前面的這些事,也相當於為團隊背書,其他投資單位要去評估的時候,就能很快速地看到我們,省去很多逐家拜訪、探路的時間。

 

 

(圖 博世科獲得2022綠色科技競賽優勝,圖右為董事長林再利先生 / 博士科 提供)

問:作為業內前輩的角色,給其他創業新鮮人的一些建議?

 

在募資時,很多投資機構會很重視你的核心團隊,他們會看你有沒有辦法去執行你提出來的計畫。我們也碰過很多團隊,創辦人一個人在做所有事,他一個人要去募資、跑客戶、開發產品,這對實務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應該要做好分工,要有一個團隊,但建立團隊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困難。我們算是很幸運,在很不錯的時間點,剛好把博世科的團隊組建起來。

 

選擇募資平台時,我們建議要看平台的屬性。每個創投都有各自的投資偏好,因此我們不太建議新創去做大量曝光,對他們自己本身的影響也會不好。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或是投資人本身就是在關注這個領域的產業,相對來說他們的學習曲線也會比較低,精準度會提高很多。

 

另外,這也是與 STARTUP101 合作時被提醒到的一點。我們過去的經驗會認為,向投資單位展示時,我們必須要展示毛利率很高、進展很快等優勢。但更重要的應該是,比起其他新創團隊,我們的核心價值在哪?舉例來說,我們的客戶其實都是臺灣目前三千多家的最大工業用電大戶,而臺灣現在的碳排和用電幾乎都是來自於這些大戶們。這代表我們的生意模式,將直接影響整個臺灣用電與碳排的下降。

 

對我們而言,我們希望能發揮自身的產業影響力。因為我們一直認為,科技能夠對這個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就是我們要協助客戶解決碳排的問題。實際上,這並不只有對我們客戶,對整個臺灣,甚至對整個地球,都有實質上的幫助。這就是我們目前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內部在每月月會都會拿出來提的,是我們內心覺得很重要、必須要達成的事情。

 

以往的經驗,會讓我們在與投資單位對接時,不停地提「我們平均單價多少」、「我們毛利率多少」,重點放在獲利的呈現。但這樣其實會導致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變得很像財務報告,而不是一個新創應該有的核心價值的 pitch,這也是創業新鮮人需要打破的一個迷思。

 

/

採訪:黃郁萱 Yvonne

撰文:邱子芸 Melody

/

 

 

STARTUP101 是臺灣新創募資媒合最快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9-21
創業資源 2023-09-04
【實體講座】112年 青年創業家工作坊 - ESG 課程工作坊

「創業有哪些相關資源?」

「ESG 是什麼,該如何執行呢?」

「我該如何讓品牌擁有更多的曝光?」

創業都會遇到各種大小事!

 

基隆市政府特別舉辦一系列『免費青年創業家工作坊』,提供想創業的你一連串ESG、服務藍圖、品牌行銷等技能課程!幫助你獲得創業所需要的必要技能,解決你面對到商業經營問題。

第一場創業家工作坊我們邀請到 『基隆和平島公園 黃偉傑總經理』來分享 ESG 課程。ESG 為目前全球企業經營的重要趨勢,而和平島公園於 2020 年獲頒亞洲唯一取得 ISO 20121 永續認證的國家級景點,成為台灣永續 ESG 環境場域的新指標。黃總經理投入和平島公園的委外營運(OT),讓基隆和平島公園作為基隆在地創生成功案例,他將以此為實例分享如何執行 ESG 環境永續,讓想創業或是在創業路上的你,可以更了解 ESG 可以如何執行運用在團隊及企業當中

 

🌟課程資訊🌟

📍課程時間:2023/09/20(三)14:00-17:30

📍課程地點:基隆和平島公園

📍課程講師:基隆和平島公園 黃偉傑 總經理

📍課程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1YVgo

 

🔥報名成功參加課程者,為免費入園參與課程 (自行開車者停車費需另付)🔥

課程全程免費,自即日起至 9 月 18 日開放報名,此次課程參與人數有限,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參加。

 

 

STARTUP101 是臺灣新創募資媒合最快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9-04
More Startup Related Info
STARTUP MUST KNOW: STARTUP101 Offers the lastest new & VC trends and aims to help local entrepreneur go global.
2023-08-14
老牌創投不靠人脈牽線,新創101募資逾20億

老牌創投華陽創投進軍線上海外募資平台,是推動數位轉型抑或精心盤算?「新創101」營運兩年,發揮中介人角色,讓有潛力的新創團隊更有機會被看見。 

國內首個海外募資平台「新創101」僅上線近一年,就協助擁有Feebee飛比價格、精準購物廣告及聯播網的「第一網站」,順利募資近億元新台幣。 

不禁讓外界好奇,這個平台背後有何資源,憑什麼辦到? 

揭開神祕面紗,其主要投資人華陽創投來頭不小,累積近30年投資經歷,為台灣少數專注早期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老牌創投。其投資超過250家新創,超過80家已成功上市櫃或併購,目前管理16個基金、逾1.3億美元(近新台幣400億元)資產。 

在華陽創投董事長王韋中的觀察,許多台灣新創難以募資成功,影響整個生態圈的發展,所以透過華陽過去投資經驗輸出,結合新創101的顧問諮詢,希望可順利協助新創募資,同時也替投資人找出適合的投資機會。 

「我們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去替新創做健檢,並找出亮點,加以凸顯、媒合。」在新創圈資歷豐富的新創101投資(STARTUP101)營運合伙人暨執行長呂緗柔,從前負責的就是募資,談及過往經驗,一度還感慨到哽咽,平復心情後,她緩緩地訴說為何自己有股執念、一定要把新創101做起來。 
 

新創101是國內首個網路開放平台,提供投資者和募資者透明資訊。陳之俊攝

新創101是國內首個網路開放平台,提供投資者和募資者透明資訊。陳之俊攝

營運兩年,呂緗柔與團隊已媒合超過80家新創和投資人的交流,投資金額超過20億,近期並協助第一網站與資本市場對接,完成A輪近億元募資。 

打破傳統靠人脈牽線主流 

只是,老牌創投做線上海外募資平台,是轉型還是另有盤算? 

現行新創加速器大多是藉由篩選機制進行線下資金媒合,無法最大化投資者和新創的群體,但新創101提供新創與投資人皆可自由查閱資料,也可主動聯繫以獲得更多的媒合成功機會。

「過去,只要一個環節沒準備好,是沒有重來機會的。」呂緗柔點出傳統創投,在面對如雪片般飛來的自薦函及計畫書時,在快速篩選過程中,常因為不懂凸顯優勢或沒準備好,就淪為遺珠。 

針對此痛點,新創101以「創業募資」為主要訴求,專注於早期孵化,鎖定尚未接受過法人投資、B輪募資前的團隊為主,除開設創業募資課程,也舉辦線下媒合會,協助新創團隊沙盤演練,提高順利募資機率。 

由於其為開放、線上平台,除讓投資者以更輕鬆簡便的方式搜尋投資標的,也可讓創業團隊自我推薦,迄今其生態圈漸有成效,已有超過700位投資人、1500個新創團隊活躍於平台,超過20個團隊接受輔導。 

 

溽暑午後行程滿檔,仍精神奕奕的呂緗柔,去年才升格為新手媽媽,但她打趣地說,新創101才算是她的第一個事業baby 

新創101等於是華陽創投自行運作的創業題目,找來呂緗柔肩負開疆闢土的重任,她將歐美赫赫有名OurCrowdFundersClub平台作為範本,立志催生台灣最大的線上募資媒合平台,她過去就是「圈內人」,自然對需求和痛點有切身感受。 

資誠和台經院合作的「2022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提到,約82%新創公司有拓展海外的規劃,高達73%投資者為國內個人投資,雖讓人不意外,但竟有98%投資者從人脈找尋新創。換句話說,創業者初始要獲得資金挹注,光有好點子和可實現的商模還不夠,重點是要找到「門路」或貴人引薦,才有機會爭取青睞。 

呂緗柔和其團隊扮演的角色便是「中介人」,其課題在於,如何快狠準、達到投資人、籌資公司及平台的三贏? 

 

新創101對不同營運階段的新創企業,分別提供一對一的幫助,包括新創加速及CVC(企業創投)投資顧問服務;也以投資人角度,針對其募資準備,協助財務及營運策略的安排與擬定,進而提升勝率。 
只是,呂緗柔剛開始也苦惱無法一步到位,她表示,由於台灣對加速器的普遍認知不同,注重在前端的話,常遇到許多創業者認為沒準備好,最後她把角色定位在「最後一哩的助跑教練」,直接當星探,替投資者找有潛力案源,也替募資者量身訂作最後的衝刺戰略。 

在新冠疫情加速數位化轉型,缺工情況未解、政策鼓勵下,因此催化傳統製造業紛紛啟動轉型,也為新創企業帶來機會。 

「有些上市櫃公司很低調,也委託我們找案子。」呂緗柔透露,不少上市櫃公司面臨二代傳承、轉型課題,希望尋找與自身有關聯的創業題目來獲得養分或試水溫,但不希望大張旗鼓;另一方面,新創小白也怕面對上市櫃公司不懂談判權益受損,新創101就能發揮中介人功能,她已摩拳擦掌地串接更多國際創投伙伴,牽線有潛力的新創增加能見度。 

以投資者角度精準媒合 

來看看實際成功募資的三個案例,他們當中有從天使投資人成功爭取到法人投資的,也有才剛成立月餘的新創幼幼班,對平台的想法又如何? 

首先,是成立八年的博世科智能,其獨特解決方案可大幅縮短安裝時間,還可為工廠擴建多元的無線數據監控指標,遠東化纖廠導入後,節省一年數百萬元電費,以及200公噸以上的間接碳排。 

其聯合創辦人陳文峰說,先前就像小樹苗,很幸運找到天使投資人灌溉漸漸茁壯,但在加入新創101半年來,發現原來公司有機會看到更寬闊的視野,他也給創業者建議,不要在簡報時只是強調獲利數字,而是要扣緊核心價值,目前已募到A輪。 

第二家則是和典系統科技,成立九年餘,理論上不算新創,創辦人林書磊卻有長達五年是「校長兼撞鐘」,其專注提供智慧建築的整合管理方案,包括老舊大樓或新大樓升級及興建,由於近年市場需求大幅擴增,訂單應接不暇。在團隊編制、營運規模皆擴大情況下,於是積極向外尋求資金支持。 

「新創101在我最需要幫忙的時刻出現了!」林書磊坦言,起初沒經驗,像無頭蒼蠅,光是簡報環節還不得要領,新創101一路陪跑、協助他凸顯公司亮點及未來價值,「往往創業者重視的認知和投資者不同,他們提點我關鍵,否則公司可能還要碰撞至少兩到三年。」 

最後則是醫材公司安德斯醫學,今年6月底才正式成立,團隊成員甚至連名片都還沒印好,可說是「新創幼幼班」,但其創業背景是學術團隊技轉,已有專利及應用場景,在呂緗柔眼中是塊璞玉。 

安德斯醫學行銷長洪如郁過去也待過醫材新創領域,她直白點出,過去不少投資機構對實地考察耗時費力相當頭疼,新創101代替投資機構做前期評估、篩選並出具調查報告,有助於加速媒合效率,核心成員相當期待接下來一連串合作的火花。 

安德斯共同創辦人陳廷軒補充,過去也參加過幾個加速器課程及活動,新創101萃取華陽創投的經驗及資源加以提煉,幾次下來接觸不少潛在投資者,讓公司團隊更有信心往前邁進。 

轉發至遠見雜誌
新聞連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4949

 

STARTUP101 是臺灣新創募資媒合最快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8-14
新創故事 2023-07-31
【新創故事】「即使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有現在的成果,值得!」 ——和典創辦人林書磊的創新整合思維

「我不跟你們簽維護合約了。」

 

兩年保固期已到,和典創辦人 林書磊 來到新莊的保時捷,準備商談後續維護合約的簽約事宜。兩年前,他曾在這邊打敗12家廠商,一個人、一家公司包下這裡所有的弱電工程系統規劃,包含監視系統、門禁、網路、電話、音響投影、環控等。這是林書磊接過最成功,也是最失敗的案子,教會了他非常多事情。

 

「我一個人能把他們所有的工作做了,你要不要給我做?」

 

除了包下所有弱電工程項目,林書磊最終還為保時捷大量節省了人力成本。他將原先需要4個人來執行的設備項目,濃縮成只需要一人即可管理全場。就這樣,林書磊以「業界菜鳥」之姿,拿下了他人生中最成功的案子,卻沒想到在兩年後遭遇了「滑鐵盧」。

 

「你們系統很好啊,這兩年內都沒壞過,我就不跟你簽維護了。」保時捷方話鋒一轉,「但你以後如果來更新硬體,算貴一點沒關係,只是我就不跟你簽維護了。」

 

「做太好了、不會壞,結果他們不跟我簽維護,我當初應該收貴一點的。」林書磊笑道。「我可以很自豪地跟我很多客戶講這個故事,給他們更多信心。」對和典來說,這代表著品質的保障。這樣一個既成功又失敗的案例,拿出來讓大家開心,也是一個吸睛的亮點。

 

「要讓大家知道,在創業的過程中,我敢拿出這樣品質的解決方案,來賠錢做這個case。

 

和典創辦人 林書磊 Stone Lin,畢業於政治系,前後陸續擔任國會助理、立法委員的助理等,又任群光電子投影機部門的臺灣區最大PM,最後毅然決然離開原先的舒適圈,孤身一人建立了和典,並逐步拓展至如今的規模。

 

(圖/ 和典 提供)

 

和典是STARTUP101一個很重要的夥伴,專攻 AIoT 的技術,幫助老舊大樓與建築可以精準掌握用電量。所謂 AIoT,即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就是將「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兩種技術相互結合。利用物聯網蒐集周遭資訊,傳達交由人工智慧進行反應,兩者結合可大幅提高效率,強化數據管理和分析,同時改善人類與機器的互動。

 

在創業過程中,林書磊一個人摸爬滾打,從傳統 CCTV(監視器)起家,9年間堅持整合、開發,最終以新型態的數位 CCTV 與弱電整合服務切入相對保守的市場,成為全球首家兼具數據採集、控管分析與監視功能的 CCTV 廠商。

 

「IoT 不只需要技術,更需要設身處地的關心,而科技來自於人性。」(圖/ 和典 提供)

 

林書磊分享,和典旗下遠端整合平台 Hankest 取自自己兒子的名字 Hank,後面加上 est,也就是「要做到最好」的意思。這樣的命名方式,意味著和典在對待、照顧客戶時,就像爸爸對待孩子一樣,會用心幫你呈現,讓顧客可以放心交付任務給他們。

 

這份真誠與用心,也為和典迎來諸多知名大案,包含住商不動產、保時捷、Gogoro、富邦A25總部大樓等,協助建築內部的弱電工程系統規劃。

 

而在做監控系統和門禁系統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監控系統既已取代人的眼睛,如何盡量減少人的活動,運用中控去查看現場狀況,達到「少人化而不是無人化」就是和典努力整合的目標。林書磊更搭配之前在音響店學到的技術,透過智慧排插、數位電表等,撈取工廠或建築比較大的用電項目,並把蒐集用電數據的功能納入監視系統中,讓 CCTV 兼具影像、數據蒐集,以及遠端控制的多元功能,完整呈現 AIoT 的解決方案。

 

而在ESG觀念盛行的趨勢下,林書磊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永續管理的順序應該是 EGS。站在 AIoT 的角度,首先會先蒐集數據。數據蒐集完後便可進行分析,並觀察要如何加強、改善管理流程,進而提供員工更佳的工作環境,企業社會責任也就此上升。

 

在這之間,林書磊秉持的信念便是提供「少人化而不是無人化」的整合服務,尤其是在經歷過疫情之後,許多廠商也更願意接受這樣的系統服務。

 

以下為林書磊 Stone Lin 專訪之摘要:

 

問:開始創業的契機與背景為何?有沒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事物?

 

我畢業於政治系,後來也陸續擔任過國會助理、立法委員和市議員的助理。在接近30歲時,我決定轉換跑道,試試新的道路。因緣際會下就到了群光電子,負責銷售投影機。

 

我在群光待了大概快8年的時間,主要是擔任Epson投影機的代理商。在三年時間內,我就當上了臺灣區最大的PM,所以全台Epson投影機的銷售都會落在我身上,我們當時把投影機的營業額做到了2.2億呢!

 

10年前很流行家庭劇院,那個時候電視都還很貴,我們就被派去把投影機銷售到音響門市。以前音響門市都不會賣投影機,沒有人理我、願意買任何一台投影機,但是我堅持在那邊「罰站」一個月,幫他們賣電視。

 

我還記得第一次成功賣出的案例,當時我就跟平常一樣,蹲在那幫他們賣電視。剛好有位媽媽過來,說想要買一台32吋的電視,我跟他說,「你要買電視給小朋友對不對?如果你想要對眼睛比較好的狀況之下,建議你買投影機會比較適合!」邀請他去看了投影機之後,他果然馬上就買單了!後來,我還把這個單子給音響店的店員,這個業績就給他賺了。

 

其實我們作為代理商的角色,就是教授店家要如何銷售這類型的產品。用行動告訴他們,這種產品可以賣得出去,只是他們都不相信。也是因為我們讓他們看到了成果,所以十幾年前整個音響店都很瘋狂地流行在銷售投影機。

 

正因為這段銷售投影機的經驗,讓我了解了通路管理,也在音響店偷師了一些功夫,例如請教音響怎麼做環控等等。

 

離開群光後,我不想再做投影機的生意,於是便自己一個人開了和典這間公司。剛好那時去資訊展時,發現CCTV好像是一個不錯行業別,所以我就一頭栽入監控系統中。我從最傳統的監控開始,自己買設備回來,請教原廠如何安裝、設定,從頭開始自己學,後來轉型成數位的CCTV。配合之前在音響店學到的一些技術,我就想說,為什麼不能把CCTV跟門禁整合在一起?為何不能跟網路、跟電梯整合在一起呢?實際上,這也是我們現在IoT的idea。因為擁有這樣的思維,我們公司也跑得比較前面,在初成立時也花了一堆錢去整合這些項目、開發我們的軟體。

 

問:創業初期印象深刻的事物?

 

剛開始創業時,我們只是一般的經銷商,就是銷售、找客戶,「我有在賣監視器,你要不要買?」一開始客戶也只能從朋友這邊介紹,然而,當時以我的資歷在監控行業裡面算菜鳥,別人的技術早就超過我們很多。這個市場其實也滿封閉的,主要集中在某幾家身上,比較難切入。

 

我很感謝我的第一位大客戶——住商不動產。拿下這個案子的契機,還要感謝我當兵的同梯。當時他在住商當業務,是某間店的銷售經理。有天他讓我去看看店裡壞掉的電視機,結果他老闆就覺得我技術還不錯,而且挺創新的。剛好住商那時要建一個中永和比較大的簽約中心,裡面總共需要12間簽約房間。老闆就讓我來規劃看看,最後因緣際會就這樣接下來了。

 

我幫他們整合了他們的鏡頭、門禁、音響、投影機、環控,包含用電控制、燈光控制等,這也是我的第一個大案。接了那個案子之後,我就更加認定單純只賣監控,我一定會餓死。所以我一定要把它做成一整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AIoT的做法,才能從這個行業別中突出,有勝過別人的資本。

 

問:為何說新莊保時捷是您「最成功也是最失敗」的案子?接下案子的契機?

 

當時接案的契機,我要感謝我的大學同學,他剛好在保時捷當業務經理。他告訴我保時捷正在蓋廠,問我有沒有機會去做監視系統,我就去報價了。因為還在蓋廠的過程,一定不只有監視系統,也會有門禁、網路、電話、音響投影、環控等等的弱電工程項目。現場業主原先的架構需要十二家廠商,但我想,我一家就可以把這十二家的工作都做完了,肯定要更積極爭取。那時我們公司還小,最終我用價格優勢及整合方便性,拿下了這個案子。

 

最成功的原因是我一家打敗了十二家,而第二個成功的原因則是,我幫他們省了人力。原本這些廠商做出來的設備項目,保時捷會需要4個人來執行。比如說CCTV和門禁由一個人管理,網路和電話總機要一個人,音響跟投影環控要一個人,然後資安網路又是另一個人。但是透過我們和典的整合,保時捷只用了一個人就可以管理全場所有弱電的工程項目,一個月省了三個人。

 

最失敗的原因則是,等到兩年保固到了,我們就要去簽維護合約。結果他卻說,「對啊,你的系統很好啊,這兩年之內都不會壞啊,那我就不跟你簽維護合約了。」這就是我說最失敗的案例,品質好、不會壞,結果簽不到維護。但我們想,保時捷到現在五年了,一定會有硬體設備想換。他就說,「沒關係,我不跟你簽維護,但你每次可以收貴一點沒關係。」他們也不願意去簽一整年的維護。

 

對於這個案子,我其實也能夠很自豪地跟我很多客戶講,這是我最成功也是最失敗的案例,給客戶更多信心。而對和典來講,這其實就是品質的保障

 

在保時捷之前,其實我也做了Gogoro。也是因為這兩個知名品牌的加持,知名的案子就開始陸陸續續找我們,包含IKEA、昇恆昌物流管理中心、臺北市政府、嘉義市路口、國防部單位也都有用我們的系統。也因為這些案子,我們才會接了富邦的A25總部大樓,是目前台灣最大的一棟智慧建築。

 

經歷很多努力,即使花了很多時間,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有現在的成果,值得!

 

問:自己單幹的五年間,遇過什麼樣的瓶頸?如何克服?

 

前面五年,自己一個人又是老闆又是員工,要做很多事。我要盯場和規劃,包含財務、會計、帳務都是自己一手包辦。所以在後面拓展、引進人才之前,我就在想,我需要制定某些公司的制度來管理,也要把職位分開來,誰負責什麼都要分清楚。這些行政管理內控的部分,是我們所欠缺的,這也是我們需要創投協助的原因。

 

中間我也遇過,當我招聘新人,員工超過三人以上後,勞保局卻說,「你需要成立勞健保單位,但你之前公司沒有,所以要罰錢。」這其實都是新創公司沒有經驗、沒遇過這樣的事情,我就被罰了十幾萬。

 

除此之外,我在創業過程中另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瓶頸就是資金周轉的問題。一開始跟原廠交易都是要付現的,但客戶通常不會立刻給你錢,可能只會先給你訂金10%,剩下就是你要自己想辦法去湊這些資金,這就是我另外一個很痛苦的地方。所以我很感謝我目前的房子,讓我一貸、二貸又三貸,來做公司的資金周轉。

 

問:在大環境趨勢的改變下,以您的經驗,是否有看到市場上的哪些需求,是可以透過和典的服務去解決的?

 

這幾年下來,為什麼我們會提早收取這些用電數據和進行整合服務,其實就是在解決ESG的做法。另外,雖然大家都會講ESG,但以我的邏輯,我認為是EGS才對。以AIoT的角色,一定是先收數據。E就是環境這一塊的節能,在AIoT他就屬於AI,就是所謂的Data。而對於現在的智慧建築或工廠,和典就代表了去蒐集數據的黑手。

 

做了E之後,我應該先去做內部治理,就是G。而透過和典的系統,就能看到呈現出來的數據,去思考如何改善管理流程。改善完畢後,員工就會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企業社會責任就上來了,所以我的邏輯是EGS。

 

(圖/ 和典 提供)

 

舉例來說,你可以在我們系統上簡單地看到一些數據,蒐集用電數據後,也能換算成碳排幾公斤,這個就是E。同時,數據會固定間隔回傳,如果今天看到有地方用電過載,我們可以透過畫面,去回溯當時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狀況。

 

現在有E了,接下來要提供G。以前是派一個人過去看,現場發生了什麼事。現在可以直接透過camera,馬上看到現場的狀況。而 AIoT 整合的做法就是,讓一切可以遠端執行,同時讓數據可以被追蹤

 

很多傳統弱電工程不會去蒐集數據,所以我們公司最終就是一個數據整合平台。CCTV 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們跟其他的 CCTV 不一樣。我們 CCTV 可以看,有數據,又可以控制,這個在業界裡面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是全球第一家,因為沒有人會願意花這麼多錢與心力去做這些開發和整合。

 

問:募資過程中經歷的困境?未來的募資與發展規劃?

 

我們公司是屬於傳統弱電工程的產業,不像其他新創會有行銷團隊、美編團隊,所以簡報會比較陽春、不華麗也不炫,反而會著重在比較務實的方面,這也是我們在募資上遇到的困境。

有些投資人會想看到美美的簡報,或是之後的未來性,但是我們不太會說故事,也在過去跟幾家創投的互動中,發現自己沒有那麼有優勢。

 

因緣際會下,我們藉由聯合創新加速器的介紹,認識了華陽與 STARTUP101 平台。使用平台後,我們獲得了許多效益與幫助。其一是曝光度和知名度變高,我們會一起去參加發表、展覽,或新創的比賽,還有幫我們多做一些媒體上的曝光等等。第二個則是 STARTUP101 會針對簡報上的缺點和弱點,提供一些解決方案給我們,讓我們能調整成新的募資做法,貼近其他創投老闆會想看到的表現、大大改善。第三則是平台會協助媒合最適合、密切的投資人,不像一般的傳統募資,可能本身不是同一個產業別,一開始就需要許多入門的時間。

 

以前大部分都是透過朋友介紹投資人,如某間銀行或某個建設公司的創投部門,但提了idea之後他也看不出來能怎麼投資、或怎麼把資源串接起來在一起。接觸 STARTUP101 平台後,他們很清楚了解和典在做什麼樣的項目,會介紹跟我們項目更密切的投資人去合作。這樣的合作,有別於以往單純的財務投資,也可以說是業務的延伸,整合解決方案。有更多策略投資,這樣其實對我們是更好的。

 

目前由於最新一輪的募資已經結束,近期暫時沒有募資相關規劃了。之後我們會嘗試開拓越南和新加坡的生意,試著去拓展和典的版圖,尋找不同的合作機會。未來若有可能,我們也想找尋更多的策略型投資夥伴,共同努力。

 

問:作為業內前輩的角色,給創業新鮮人的一些建議?

 

如果新的創業者進來使用募資媒合平台,我覺得需要多問,建議從提問的過程中,再更務實地執行自己想要做的新創項目,以務實作法去完整利用平台。

 

另外,即使在業界可能有一些基礎,也有大客戶的支持,但中間也會需要資金的青睞。

 

/

採訪:黃郁萱 Yvonne

撰文:邱子芸 Melody

/

 

STARTUP101 是臺灣新創募資媒合最快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7-31
創業資源 2023-07-12
【補助計畫】亞洲・矽谷「DU 創業英雄營2023秋季班課程」開放報名中!

🌟為連結美國矽谷資源,「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自 2018 年開始與創業學校 Draper University 攜手合作舉辦「創業英雄營」🌟

選送欲了解美國市場或落地美國的優秀創業家,參與 DU 創業家培訓課程

學習美國創業知識,養成堅強不畏懼的創業心態和心理素質,以及給予在創業圈中實際操練的機會!

參加創業英雄營除了 1️⃣獲得美國矽谷的第一手創業心法,了解矽谷創投生態外, 2️⃣更可拓展美國矽谷人脈、鏈結台灣及世界各國新創圈的創業家,藉此開拓國際市場及創業上的互助機會!

過往七屆的創業英雄營總共甄選出 78 位台灣學員參與課程,每屆皆有多位台灣學員於課程 Demo Day 中脫穎而出,訓練成果亮麗,對學員拓展國際鏈結十分有幫助。

 

經甄選錄取者,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將全額補助DU課程費用,歡迎有志前往美國矽谷創業發展的創業家們踴躍報名參加。

 

📍課程時間:2023109日至1215(美西時間)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87日止,一律採網路報名方式。

📍活動報名專用網址:https://draperuniversity.com/asvdamain

📍線上說明會時間:2023714日中午12:00-13:00

📍線上說明會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LnavR

📍報名前請參閱簡章:https://reurl.cc/WGAzky 

 

歡迎有志挑戰國際市場、開拓國際視野的台灣創業者們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7-12
More Startup Related Info
STARTUP MUST KNOW: STARTUP101 Offers the lastest new & VC trends and aims to help local entrepreneur go global.
創業資源 2023-06-14
【實體講座】OpenAI 創造夢想,擴展東協市場|微軟亞太實戰解析

OpenAl 創造夢想,擴展東協地區|微軟亞太寶戰解析🔍

Digital Government | Digital Economy | Digital Society

 

OpenAl 是目前科技運用的熱門話題!如何正確充分利用 OpenAl ,運用 Azure Open Al 進入國際市場,實體講座機會難得!

 

🌍Microsoft APAC 帶來 Azure Open Al 講座,充分利用 Azure penAl 的國際資源,進入東協市場,進而開拓全球商機!

🌍深入探索企業轉型的浪潮中,人工智慧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共同塑造數位末來!

🌍實際了解新加坡如何透過 Azure 平台,加速推展智慧城市願景

 

🔰【臺北場】

📍活動時間:06.16 (五) 14:00-17:30 ( 13:30 開放入場)

📍活動地點:三創生活園區 (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 2 號 11 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306010340252043393015

 

🔰【高雄場】

📍活動時間:06.19 (一) 14:00-17:30 ( 13:30 開放入場)

📍活動地點:亞灣新創園 (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 25 號 3 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306010340252043393015

 

✨講座亮點

Boon Sing Lee/ Azure Channel Lead, Microsoft APAC

📘Azure OpenAI:AI 驅動創新擴展亞太地區

📘Azure OpenAI:數位轉型 X 智慧城市

  ✔️探索 Azure Open AI 平台的關鍵功能,發現智慧應用的無限可能

  ✔️不同領域的成功故事,啟發創新思維

  ✔️建立智慧應用的實踐指南,實現創新轉型

Charisse LeePartner Development Lead, Microsoft APAC

📘 微軟客戶和夥伴帶你飛向全球商機

  ✔️微軟 ISV Program 為你開啟全球合作網絡

  ✔️瞭解合作案例,共享平台夥伴經驗與洞見

  ✔️ ISV Program 資源與支援,加速產品開發上市

  • 活動以英文為主要分享語言,但兩位講者中文也會通!
  • 報名結果通知:因場地容納人數有限,將於報名後寄送結果通知。
  • 由於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建議及早報到入場 (13:30開放入場)。
  • 名額有限,欲參加者請事先報名,現場不開放報名者帶同事入場。
  • 若媒體記者有報導或採訪意願,請事前聯繫 charles@everiii.com 並提供相關資訊。
  • 本活動完全免費,名額有限,快來報名!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6-14
創業資源 2023-06-14
【新創競賽】🚀2023 RunSpace太空創新無限挑戰賽🚀 第二屆提案徵件熱烈展開中!

行政院為發展臺灣太空產業基礎能量,於 112 年推動「太空基礎能量及產業發展計畫」,透過國科會、經濟部、數位部、教育部等跨部會署,針對衛星技術開發、產業推動及人才培育三項主軸,期帶領臺灣太空科技與產業進一步升級,並帶動國內衛星產業發展。

為匯集臺灣太空創新人才與技術能量,經濟部工業局於 111 年起辦理首屆「RunSpace 太空無限創新挑戰」,今年正式邁入第2屆,賽事根據太空產業發展脈動,涵蓋各面向主題,邀請太空業者與潛在團隊互動交流,以期發揮創新創意構想,挖掘太空產業跨界能量的人才與創意,協助創造與國內外業者進一步合作契機。誠摯歡迎對太空領域有興趣的人才們參與這場太空冒險!

📍徵件主題:聚焦於「地面設備與服務」、「衛星製造」、「衛星服務」、「衛星發射」四大面項及其他,邀請團隊提出太空創新解決應用方案。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6/30 日 中午 12 點

📍參與資格:

  • 不限國籍、年齡,新創團隊、公司行號、社會人士或學生皆可組隊參加。
  • 每隊由 1-5 人自由組隊,成員不得跨隊參與,建議團隊成員為跨領域組合。
  • 每隊提交作品以 1 件為限。
  • 每隊可設指導老師/專家至多 2 名(非必須),唯參賽者不得擔任己隊或他隊之指導老師/專家。

為確保競賽公平性,團隊名稱、作品名稱、初審與決審繳交之文件、短片與簡報等揭不得露出團隊資訊,包括姓名(團隊成員與指導老師/業師)、所屬單位名稱(公司、學校等)以及任何可識別之圖像(照片、Logo等),違者將喪失參賽資格。此外,僅團隊成員得參與競賽加值培訓活動及進入簡報會場。

📍報名網址:https://runspacechallenge.com/tw/

📍競賽獎金:冠軍20萬元(1隊)、亞軍10萬元(1隊)、季軍5萬元(1隊),更設有入圍獎金6000元,以及中華電信企業最愛獎3萬元(1隊)等加碼獎,獎項持續增設中,請密切留意競賽官網💰

 

主題涵蓋甚廣,歡迎太空以及理工背景團隊報名,也期待非理工團隊加入!

 

 

STARTUP101 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 STARTUP101 臉書IG、訂閱 STARTUP101 電子報!

2023-06-14